第十二部 大坂风云 十二 谋定九度山(第2/6页)

问题终于来了!这个疑问,年轻的大助不能不提,但无论如何解释,大助也无法从心底明白。

“大助,你望望院子。”幸村道,“院里芙蓉花尚未凋谢。那花为何年年都开得那般鲜艳?”

大助将锐利的目光转向庭院,又立刻回望父亲,片刻,方轻声道:“花为何会开?那必是因为花有生命。但是,若要细问为何,那我只能回曰,乃是神佛造化。”

幸村严肃地点头,“一点不差。你应明白,战事有胜败,人亦有帮助弱者的天性。若问为何会有这种天性,那就如问花为何会年年开放一样,无法简单作答。总有一日,你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想。”言罢,幸村微微一笑,“如不能理解,就不必跟为父同去了,暂且留在高野山上读书吧。”

“父亲!”

“怎的了,脸色如此仓皇?”

“正是因为大助想和父亲同去同归,才提出这等疑问,绝非因为怕死。”

“是啊,照你的性情……”

“大助在尝试着思量武士之死。从前,不杀人,便被人杀,人们因而在争斗与杀戮中死去。可现在天下太平,大家不必相互残杀,也能活命。尽管如此,流浪的武士仍争先恐后赶赴大坂城,是为更好地活着,还是为了出人头地?其中自有为‘义’而死者,但,若是为了‘义’,最应站在阵前的片桐市正却撤走了,恐市正认为不值一战?”

“或许,”幸村未刻意驳斥大助,“有花开,即有花落。世上既有芙蓉、菊花、桔梗,也有女郎花。人也一样,面目各异,脾性不同。故为父绝不劝你进城。”

幸村这么一说,大助焦急地拍膝道:“父亲还是不知孩儿的心!”

“哦?”

“大助想和父亲同进退,才想弄清这一切!孩儿不想死个不明不白。”

一听这话,幸村一把抓起刀,倏地站了起来,他无法回答。儿子只想和父亲同去赴死,但幸村却是为了领着浪人走向绝路,哪还有“此战必胜”之说?

“大助,此事容为父再思量思量。离开此处之前,为父还想和村民们饯别。到底该邀请谁,你且帮我参谋参谋。”丢下这一句话,幸村便走出了宅院。

对真田幸村,片桐且元的离去绝非小事。渡边内藏助说,一切皆因市正的私弊败露,“一旦开战,他定会引关东军进城,再私吞金库的黄金,逃之夭夭。”尽管渡边愤然,幸村却深知,且元非那样的人,他必是受了大野修理亮的排挤,蒙受了不白之冤,终无法忍耐,才愤而出走。可对于渡边内藏助带来的“大坂盟友”名单,尽管幸村无大助那般想法,也不甚满意。除了城内的大野治长、大野治房,据说大野道犬也已决定入城,即使三兄弟凑到一起,实力亦是稀松。就算有七手组,历十四年的太平之后,究竟能保存多少实力?较为出众之人,只有现年五十岁、年俸一万石的南条中务少辅忠成;年六十有八、年俸三千石的织田有乐斋;有乐斋之子、年三十三、年俸一千石的左门人道长赖;刑部卿局之子、年三十三、年俸三千石的内藤新十郎玄忠;细川忠兴的族人、年四十一、年俸五千石的细川赞岐守赖范;原加贺大圣寺的城主山口玄蕃头之子、年三十七、年俸三千石的山口左马助弘定;年逾七旬、秀吉公当年的战场传令使、年俸三千石的郡主马亮良列;武事奉行、年过半百、年俸三千石的赤座内膳正直规。以上诸人尚可。另,年俸一万石的速水甲斐守守久也已年近七旬,年俸三千石的真野丰后守赖包亦早已过了驰骋疆场的年纪。年富力强的人,只有年过四十、年俸五千石的薄田隼人正兼相和渡边内藏助等人,剩下的不是老迈不堪,就是和秀赖差不多的年轻后生,如年仅二十、年俸八百石的木村长门守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