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幕府将军 七 长安戏丰臣(第4/8页)

“是啊,”且元也赞成长政,“我们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活。要是大人见到有何不妥,请一定给予明示。”

“此次送亲是走陆路还是水路,大坂怎么准备?”

“全听将军大人吩咐。我们将根据将军之决定准备。”

“哦,那就坐船吧。”家康淡淡道。

其实在且元来之前,便已确定了这事。走水路可以从伏见直接到大坂,若走旱路,路上需要大量护卫。秀吉公在世时,让妻妾出行时极尽奢华,到处炫耀,多次令世人瞠目。

婚礼过于简朴,千姬则显得太可怜,可太过豪华又完全是浪费。但是在此事上,家康并未给大坂压力。他虽然疼爱孙女,可也得考虑片桐且元的处境。且元明白天下格局的消长,淀夫人和秀赖却浑然不清。他们要做出些不识时务的举动时,在大坂城内能耐心劝说他们的,唯有且元。想到这里,家康越发为且元的处境感到悲哀。且元也感受到了家康的体恤之心,心头更是沉甸甸的。

且元若是不识时务之人,来到伏见城,他的态度或会更加强硬。但如今,这种强硬已行不通了。石田三成兵败如山倒,在且元看来,原因并非因为家康比三成强大。

秀吉去世时,天下大势便有了巨大变化,一切全是三成咎由自取。世人都厌倦了战争,秀吉却硬要再度出兵朝鲜。从那时起,秀吉公便成了一个逆潮流而动的人。逆潮流而动,必然走向败亡,这与逆天而行乃是同理。三成绝非平庸之辈,然而他却未看清这些。他与秀吉犯了同样的错误——不管是谁,师出无名,都必败无疑。

且元既充分认识到这些,便无法与家康平等交涉。家康的举措,通常都能顺应时势。他知百姓厌倦了战事,便一忍再忍,最后,他让世人明白,他是被迫,是不得已才举兵讨伐三成。而且,胜利之后便立即进行大规模论功行赏,以防止战乱再起,这都是为了天下太平。他一边纠正太阁和三成的错误,一边代表了苍生之愿,不断寻求富国之策。

大坂让察知了这一切的且元与家康交涉,便已是巨大的失算。一个在心底已不认同主君的人,怎能作出让主君满意的交涉?然而,还有何人比且元更合适?而且元却也并不会因此而对家康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他也想找机会试试家康。但家康始终毫无破绽,这让且元惶恐不安。

即便是今日的协商,实际上也是且元在询问家康的意思,但他却无一丝被人左右的感觉。相反,家康言行只让他敬服。但一考虑到大坂,这种敬服反而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片桐且元左右为难。

“带市正去见见阿江与和阿千吧。”家康见事毕,吩咐道。于是,且元被带入了内庭。

在内庭,阿江与夫人正和家康侧室阿茶局一起查看茶屋家刚刚送来的嫁衣。阿茶局也称须和夫人,乃甲州武士饭田久左卫门之女,曾是今井家臣神尾孙兵卫久宗遗孀。如今,她作为家康侧室,因人品和教养出众而统管内庭事务,亦是个深得人心的女丈夫。

一旁的千姬端庄大方。在场的还有负责嫁妆的大久保长安,以及刚刚成了千姬侍女的阿蜜。阿蜜已被称作荣局,将随千姬前往大坂。

出入这样的场合,似有些不妥,且元却并不拘泥于老套,他觉得,家康让他来是对他的信任,这才是最重要的。

“片桐大人,莫站在门口,来,到小姐旁边坐。”阿茶局老练地与且元打着招呼,在上首为他铺上垫子。且元微笑着到千姬旁边坐下,“看来嫁妆都已准备好了。”

“是啊,全都准备好了。”千姬拿起面前的荷包,抚摸着上边绯红的流苏。

且元感到有些难过。在这里,比在大坂城与淀夫人和秀赖坐在一起,让他感到舒畅百倍。而这种感觉又让他内疚。在大坂,他总是提心吊胆,淀夫人的一举一动都让他担心。可在这里,由于家教严格,气氛平和,给人安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