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关原合战 二十三 骑墙而战(第3/4页)

吉川广家却一直让安国寺深感头疼,虽然他乃毛利氏人,却显然心向家康。此际一听秀元要将责任推给吉川广家,惠琼大急:“这算什么话?今日阵中,大人代表中纳言,又是已故太阁养子,还代表少君,乃两军总帅,嗯?值此决战之际,您却要把指挥大权交与吉川大人,如何使得!万一失利,您就甘愿自戕?到时,世人定会说,大人胆小懦弱,把指挥权柄让与他人,最终落入敌手,被人耻笑。难道大人甘愿忍受此奇耻大辱?”

能言善辩乃是惠琼最拿手的本事。在惠琼的再三责问下,秀元理屈词穷,只好答应出兵:“是我不对。我立刻出兵,从背后袭击敌人。”

“理当如此。家康都已把手伸到了关原。你从背后发起攻击,金吾中纳言则从松尾山袭其侧翼,如此一来,我方自可大获全胜。”

惠琼的话的确入情入理,毫不夸张,却只是纸上谈兵。不但松尾山上的小早川秀秋怎么也不下山,南宫山上的秀元亦按兵不动,结果惠琼自己成了池田辉政和浅野幸长攻击的靶子。

说惠琼喜逞口舌之利毫不过分。他的见地和算计、对毛利氏的诚意、对丰臣氏的好意,实无可挑剔。但,在池田和浅野的猛烈攻击下,他的不懈努力全部化为泡影。

听到枪声,惠琼面无血色地从床几上站起身,他唯一能做的,便是慌慌张张奔向长束正家阵地。

他原本对长束正家并不怎么看得上眼。尽管正家把古已有之的面积计量单位“反”由三百六十坪一反改为三百坪一反,结果让日本国领土数目增大不少,但这无非些许小聪明。作为一员堂堂武将,他充其量只是二三流角色。

惠琼奔到长束正家处,恳求正家去劝说秀元下山。惠琼之急,便是正家之危,故正家一口答应,立刻派家臣小西治左卫门上山。

此时秀元依旧不动。他并未欺骗惠琼,事实上,答应惠琼之后,他当场就向吉川表明了下山之意,却被吉川断然拒绝。

吉川的理由无懈可击:“我们早就和三成约好,负责在大垣城附近抵御东军。三成却擅自爽约,为保住他的老窝佐和山城,竟让全军出兵关原。这是他自作自受,与我们何干?我们凭何要让将士白白送命?”

吉川的话不无道理,决定出兵关原时,毛利氏无一人在场——“用得着毛利氏时,让我们做总大将,作决定时却尽施阴损之招,我断不会让士众前去送命!”

秀元无言以对。

被吉川拒绝,秀元又受到长束正家使者的严厉诘责:“我们对您如此信任,难道您就忍心坐视不理?我们眼看就要与池田、浅野展开白刃战了。”

听着使者的哭诉,秀元渐渐烦躁起来,他气呼呼地在大帐里来回踱步,后来愤然走到外边。小西治左卫门刚想追出去,又停下。再苦苦相逼,秀元定会勃然大怒。

走出大帐,秀元在濡湿的草地上转悠起来,眼睛径直盯住脚尖。未久,他愤愤返回大帐,对小西治左卫门道:“有主意了。你回去复命,说我马上让士兵们用饭,然后立即下山。”

“用饭?”

“是。吃完之后立刻下山。”

由于秀元这句费尽心思的回话,日后便生出一句谚语,流传后世:参议大人的餐饭——莫须有。

但凡人,心思总是变化万千,私心与情绪的激流常常会冲垮誓约的堤岸。毛利秀元原本对三成就无好感,但他有甘愿为丰臣氏卖命的心意。因此,当惠琼劝说他时,他已有了下山的打算。但长束正家的使者来了之后,这种想法却又消失了。他明白,无论如何,以吉川广家为首的重臣们绝不会有所行动。

事实上,他们断无行动的可能。吉川广家早就背着秀元,与福原弘俊、宍户就宗等毛利氏重臣商议过,并于昨夜向井伊直政、本多忠胜、福岛正则、黑田长政四将去书求和,连誓书都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