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南征北战 三十三 征朝溃败(第4/4页)

“好了,不要说了。好好,不管生下的是男是女,我都不让他用‘阿’字和‘公子’的称呼。就这样吧。”秀吉说着,突然陷入沉思,不过他心情已变好了。连续的不幸和战局的不利,大大动摇了秀吉的自信,毫无疑问,他在与动摇的信心痛苦搏斗。

此后,每当由朝鲜送来军情,秀吉的意见都不同往常。淀夫人的怀孕或许战胜了他的动摇。他欲相信,夜晚已过,清晨再度来临……可是,有时这反而又成了动摇的原因。

是年十二月十八,改元,年号文禄。文禄元年只有十二天,接着就进入了文禄二年。改元的同时,秀吉又说自己要渡海,去和渡过鸭绿江来到朝鲜的明朝将军李如松决战。“晤……我又要有孩子了,怎么能就此老去呢?我要站到阵前去,一脚踢散大明军。”之后他真的派黑田长政送信,说三月要渡海征战。

可是,文禄二年正月起,就诸事频频。

正月初五,正亲町太上皇驾崩,同一日,明将李如松和朝鲜军配合,一起进攻平壤……两个消息几乎同时抵达名护屋。

在平壤,有小西行长频频谋划议和之事。行长认为,如果败给明军,非但秀吉没有面子,诸将也会陷入难以预料的苦战之渊。

“毕竟我不去不行,奉行们顶什么用?”秀吉有时放出大话,有时耀武扬威举行茶会,可是,他的鬓发迅速变白,衰老得甚是明显。

小西行长于文禄二年正月初八在平壤被围困,大败于烧了牡丹台的李如松。同时,明朝的先锋钱世桢等又渡过大同江南进。留守朝鲜京中的石田三成、增田长盛等,也在这个时候与黑田、加藤、小早川诸将撕破脸皮,但为了挽回颓势,不得不于正月二十一暂且退回京中。

不管什么战争中,总会发生诸将意见不和的情形。然而,这次的战争,小西、石田、增田等一开始就相当清楚其不利形势,不过都不敢与秀吉明言。加藤、小早川、立花、吉川、黑田诸将则不知这背后之事,开始时尚充满斗志。两方不和,一方为了能早日议和而焦躁,一方却以武士的心境勇往直前。

正月二十一在京城举行会议,虽然很多人不情愿,却不得不承认事实真相。

正月二十六,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吉川广家、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等在碧蹄馆遭李如松的反攻而败走平壤。同月二十九,与锅岛直茂同抵京城的加藤清正,于二月十六再度为李如松所破。小西行长、黑田长政、石田三成等重建攻打幸州山城阵容……

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些战报才送抵秀吉面前。此后战败之报频传。秀吉的后悔,恐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有时,由阵中败逃回来的步卒和民夫,要比失败的消息更先抵达国内。缺粮甚是严重,粮秣运送能力决定了军队的命运,这已不是只靠豪言壮语能解决的了。秀吉不免颇为焦躁。

秀吉于三月初命令毛利辉元在釜山领取兵粮,向全军配发。在朝诸将于三月十六上书说人夫短缺,请求秀吉延期渡海。秀吉于四月初三取缔了惩罚逃兵的命令;四月十二,下令原渡海所用兵船改为运粮船,向在朝军队输送粮草,宣布暂停渡海;此后,命令大军从朝鲜京城撤退,严令在釜山浦的浅野长政护送军粮,迅速遣返。

连登陆时一气攻下来的京城,也必须放弃。撤退期间,还须想出议和的条件。

以前和小西行长见过面的明使沈惟敬,和行长于四月十二再度相会于龙山,讨论议和事宜。此时秀吉已充分意识到战局的不利,却不愿承认。他前半生的辉煌,正在发生急速而奇异的变化。

五月初八,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小西行长等,为了商量议和的条件,留人与明使沈惟敬在釜山周旋,自身则回到了名护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