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南征北战 二十九 出兵朝鲜(第4/4页)

随着关东军的出发,京城、堺港、大坂又传出种种谣言。因为小西摄津守行长和加藤清正争着要做先锋,因此引发了秀吉内庭之争。加藤清正的支持者为北政所,而极力推举小西行长当先锋的乃是淀夫人。秀吉军表面上士气昂扬,可是暗地里你争我斗。

谣言说,此次出征,兵力分配很是不公。比如,常陆水户的佐竹义宜领二十一万石,派出了两千人,而二百五十万石的德川氏,却派出区区五千人马。这种不公平也体现在船只、水手、船夫、粮草的征发等方面,只是众人都怕秀吉,不敢说出口。秀吉的众多侧室当中,淀夫人和松丸夫人二人要随行至名护屋,北政所则由大坂城移居聚乐第,留守京城。

表面上气势磅礴的大出征,背地里却隐藏着种种动摇和不安。公卿及武将的不安和怀疑也颇深,《多闻院日记》中如此载道:“此事究竟会演变成怎样?真是稀世之举!”也有人认为:“唯愿有生之年,能再度踏上故乡土地。”

怀着这种想法出征的,也有最上义光这样的武将。

秀吉于二十六出京城。

这一日,秀吉一早就穿戴整齐进了皇宫,向后阳成天皇奏出征表,之后退出,马上整装,率领旗下三万大军,巳时自聚乐第出发。

这一日,朝廷为远征将士送行,在四足门和唐门之间设棚,天皇和太上皇都等在这里。

三千先锋过后,是秀吉的本队。最前边为六十排印有金桐纹的大旗,并排在棚前,百官瞩目。其次是号兵。接下来是马队,骑士们都着盔甲,带三十把黄金大刀、盾五十、备用马七十匹——马全披着金马铠,遍覆锦绣。

其后,为骑着大马的丰臣秀吉。秀吉佩黄金大刀,刀柄垂锦穗,左肩背重藤弓,以黄金装饰骏马,再加上大名鼎鼎的千成瓢箪金马印,尤为耀眼,天皇似还不及他的威仪。秀吉来到天皇棚前,下马,恭恭敬敬上了台阶。

问候过天皇后,秀吉便高声禀报出征情形。他由于眼疾不得不两度延缓出征,自应动摇了信心才是。实际上,自从弟弟秀长故去,他便诸事不顺。但为了掩饰这些痕迹,秀吉故意高声大气。棚里的百官不用说,连离棚很远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天皇听完后,便赐了酒菜。结束了三献之礼,秀吉下阶,又登上太上皇的小屋。一切都依礼进行。秀吉在这里也接受了三献之礼,退下,骑马前往向明神社前。

神社附近也挤满看热闹的人,他们盛赞队伍的豪华:“太阁大人究竟带了多少黄金?”

“这种事怎会知道!”

“有人说,他此次征集了所有课税,这些黄金都是这么来的吧?”

“不!黄金全是矿山挖掘出来的,因担心挖尽了,便把山封了。”

“唉!黄金不能吃也不能穿,实在没有道理封山。”

秀吉一脸严肃。可能是眼疾刚好,一闭上眼,就似愠怒。他到了向明神社前,下马。随后,召新关白秀次到社前,一本正经把马印授予秀次。这意味着,天下之权暂且交给秀次了。但兵马、赏罚、财政之权尚在秀吉手中,秀次不过一个傀儡罢了。

秀次僵硬而紧张地接过马印。

“告诉你的,不得违背。”

“是!”

“好,我们在朝鲜或大明的都城相见!”

“遵命!”

队伍一离开神社,就军容整肃,朝山崎进发,当晚在摄津的茨木城过一夜,换下华丽的衣服,朝中国地区方向去了。丰臣秀吉“踏上唐土”的志向,终于开始从梦中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