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兵变本能寺 二十七 民声(第3/5页)

家康顿时羞愧难当。

“听见没有,家康,这才是真正的民声。”家康感觉到虚空中,雪斋禅师叱责的鞭子带着响声向自己抽下来。

“哦,原来你认为武士是这样无法无天啊。那好吧,我再去求求别人看。让你受惊了。”家康道。

孙三完全没料到武士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就是去求别人也没有用……你,究竟是德川的哪一个武士,敢问高姓大名?”

“我就是德川家康本人。”

“——啊!您说什么?”

“我说,我就是德川家康。家康从你这里收获颇多。听说现在京里发生了急变,我急急忙忙赶回本国。我回去后,再仔细体味你的话吧。我决不会只为自己一人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不知后面的话孙三听到没有。孙三发现非但没有杀死他,反而要离去的这名武士,竟是骏、远、三之守——德川家康本人,他顿时说不出话来。

“请……请……请稍候。”只见他连滚带爬地从门里出来,伏倒在地。“出船!小人愿意出船!”

家康又一次从孙三那发生了巨大转变的态度背后,深刻体会到了悲惨的人生。这是一个一直遭受践踏、被人蔑视的农民,第一次体验到被尊重的欢乐……

孙三心中升起一种孩子般纯真的感激之情。“我一定出船!无论我们一族遇到何事,只要有了大人这句话……我出,我出,我怎能不出啊!”

为了让孙三此后遭遇的风波少一些,家康想出一个计策,才让他做向导。于是孙三假装被来路不明的外来人绑架,只得把妻子儿女托付给长太浦的朋友。如家康不能统治伊势一带,孙三一家人大概一生再无团聚之日了……

纯朴善良、把家康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的两名农民,还有因光秀的叛乱造成的悲惨现实,时时在家康的心中缠绕。农民帮助家康,不管他们是否已经意识到,都是出自希望他能保证太平的美好愿望。

可是,如果家康急匆匆撤回,却没有立刻投入讨伐光秀的战争中去,就是对信长不义。应在这个混乱的尘世建立一种新秩序,给持续一百多年的乱世画上句号,这样,信长的意志和人民的希望就统一起来了。

想到这里,家康不禁使劲地拍了一下大腿。此时,太阳升得很高了,前面的海上,知多半岛海边的深蓝若隐若现。领悟丁这些后,家康觉得连海风都是为自己吹过来的。对,就这么定了……家康终于悟出,自己不应拘泥于卑微的忠义,应该继承信长的宏伟志向,做一名真正的继天下大义者。明白这些后,他觉得前面柴舟上,孙三的身影已经成了神佛现世,不禁合十祷告起来。

“快看,主公正在祈祷。”酒井忠次小声对石川伯耆道。

“看来主公不知有多么高兴,三方原会战的时候都没有祈祷过。”

他们当然看不透家康的心思,于是,大家都微笑起来。当船在常滑岸边靠岸,孙三的柴舟一次次把大家运到岸上之时,家康的一言一行都被家臣们理解成了平安抵达的喜悦之情。

“孙三,你辛苦了。”家康站在岸上,立刻把孙三叫了过来,“这一带有可能还会变成战场,所以,我把你送到骏河去吧,骏河决不会有战争。在那里给你选一块你热爱的土地,等安定之后,再把家人接去一起安居乐业。”

“是……是。”孙三的回答依然是那么纯朴,然后,立刻向附近的寺庙跑去。那座寺院叫正住院,有一个后门面朝大海。寺里的人每年都买孙三的木柴,是老主顾了。

不久,寺门打开了,一行人立刻钻进去,以暂避烈日。

“到了这里,就没有问题了。”

“虽说如此,也不能放松警惕。这一带也是海盗频繁出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