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兵变本能寺 二十 大地之盐(第2/5页)

“呵呵。母亲是不是看出来我们会争斗啊?”

於大没有直接回答。“右府大人必会命你出兵中国。”

“或许……”

“你既明白这一点,不如主动与右府大人说,自己愿意出兵中国……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是,不如我自己主动……”家康郑重地吟道。

明察世事的母亲啊!家康一下子热血沸腾。其实母亲不说,他也有此意,可是没想到,给他提出这种建议的人,不是家臣,而是母亲,难道家臣中就没有这样的人吗?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母亲说的是,这样做不会错。”家康又一次像孩子似的用力点点头,注视着母亲。

於大忽然停下手中的扇子,眼神里流露出一种更加明显的忧伤。“这次安土之行,不知为何,总是令我心乱。”她压低声音,换了一种倾诉的语调,“你别怪老太婆多嘴多舌。织田右府大人似已不是以前的右府大人了。”

“确实……”

“前一段时间,右府大人来冈崎住过。那时,我心里一直在暗自期待,右府大人能够去看望腾云院(信康)的女儿们。”

“她们?”

“对。两个女儿是右府大人仅有的两个外孙女。要是以前的那个右府大人啊,一定会把她们叫到面前,说几句‘多么可怜的孩子’之类的话。可是,没有,他连看都没看孩子一眼,就离开了冈崎。”

家康默默地点了几下头。“右府大人大概公务繁忙,忘记了吧。”

“不!”於大打断了家康,“右府大人可不是健忘的人。他分明心里记着,只是不想见罢了。”

“说的是,我居然没有注意到。”

“老太婆心目中,那个说话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心直口快的右府大人,不知为何,竟变成了这样一个人……是否为了天下,连亲情都不顾了。”家康又是一愣,重新打量了一下母亲。对信长的不安之感,竟然都从母亲的话中得到了解释。“母亲,因此、因此您才让我不要和右府大人争执?”

“是,啊,不……”於大半似摇头又似点头,定定地看着儿子的眼睛。

於大看待事物,从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总是由表及里,抽丝剥茧,这一点和家康非常相似。

“我也知道,你不是那种不假思索就和别人争执的人。可是,现在的右府大人,一旦话已出口,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决不会回头。他已经成了这样的人。所以,你定要切切记住,就像下棋一样,一定要行棋抢得先手,布势小心谨慎。”

“多谢母亲!”家康不禁紧紧抓住於大的手,贴在额头上,“孩儿心里已经决定了。不,是因为母亲的金玉良言。”

“明白了吗?”

“明白了,母亲所言极是。”这是家康的真心话,丝毫未加掩饰,也毫无取悦的成分。现在家康担心的,只是若信长问他到底能派多少兵马,他应如何回答。当然,家康也不想先开口,说想派兵云云。他其实一兵一卒也不想派。现在正是巩固武田留下的领地、窥探东海道的大好时机,可是,一旦信长要他出兵,他必无法拒绝。母亲刚才的一番话,给迷惘不安的家康指点了迷津。

“大人。”於大再次慢慢地摇起了扇子,“我听说攻打中国的大将叫羽柴筑前守?”

“对。他是右府大人的左膀右臂,领有播州姬路五十六万石俸禄的羽柴秀吉。”

“我的看法是,你主动向筑前守派出使者……不知你意下如何?”

虽然说话的是自己的母亲,家康却心中凛然。母亲所言和他所想竟然不谋而合!他应对信长之策,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到达安土之后,信长必定先慰劳家康,当然,家康的部下也会受到款待。然后,信长一定会抓住一切机会怂恿家康出兵。如果真到那时才设法应对,就迟了;应该一见到信长,就先提出请求:“请右府大人允许家康也出兵中国。”至于到底派多少人马合适,现在就应立派使者到秀吉那里打探情况。如此一来,如果秀吉的仗打得不是特别艰苦,他定会说不必出兵。因为家康一旦出兵,秀吉的战功就会减半。可是,就连这些军事谋略上的细微之处,母亲都精确地计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