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宫闱惊变 第33章 密谋

姑苏夏家是名门世家,夏氏乃书香门第,族中子弟出将入相者甚多,元寇入侵以来,改从政为经商,生意做得很大,到元朝末年已经是江南有名的大地主,湖州的良田,松江的棉田,姑苏的纺纱织布作坊,家资何止千万。

二十多年前,就在京城发生政变的时候,姑苏城也发生了一场变故,这场变故对于姑苏乃至江南人民来说,震撼程度不亚于京城政变。

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女的夏家长房嫡女夏南雨夏大小姐居然偷人养汉,姑娘家家的就大了肚子,按说这也不是大事,大户人家比这龌龊的事情多了去了,偷偷打掉然后找个人嫁了也就完了,偏偏族中有人将这件事情宣扬了出去,一时间满城风雨,夏老爷子羞怒交加,一命呜呼,继承家主位置的七老爷遂执行家法,将侄女赶出门墙,断绝关系。

可怜锦衣玉食的大小姐,向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忽然净身出门,一无所有,连街上的乞丐都不如,还挺着个大肚子,个中辛酸难以言表。没有几天夏小姐就失踪了,大家都以为她投水自尽了,这种情况下自尽确实是最好的出路。

十年之后,当姑苏人都已经淡忘这件陈年旧事的时候,昔日的夏小姐又出现了,她带着女儿和一台纺机出现在姑苏,以这种先进的十六锭纺机抢占了姑苏的纺纱市场。

夏家的生意主要就是纺纱织布,但是他们所用的纺机最多只有三个锭子,还得靠熟手操作,而夏小姐的纺机用水力驱动,生手即可操作,纺出来的纱粗细适中,结实不断,效率是老式纺机的五十倍,两个夏家自然成了对头。

经过十年的明争暗斗,孤儿寡母竟然斗败了家大业大的夏家,掌控了整个江南的棉纺,织布产业,家资巨万,富可敌国,以至天下百姓,没有不穿夏布的,其中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总之现在没有人敢看不起这一对母女,提起姑苏夏奶奶,夏大姑娘,别管是士农工商、贩夫走卒,都得挑起大拇哥赞一声强!

简单的叙说,就已经足以震慑人心,想必其中的精彩故事更是层出不穷,不过元封关注的却不是夏家母女的血泪发家史,而是江南强大的生产力。

所谓苏杭熟,天下足其实并非字面含有的意思,事实上江南的粮田已经不多了,种植的大部分是经济作物,棉花蚕桑,丝织棉纺等手工业超级发达,家庭式的作坊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工场化生产,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基本都转化成工场的匠人,不在以种地为生。

但是大周朝施行的是粮税,按照人头和地亩纳粮,苏杭一带产不出那么多的粮食,只好采购外地的粮食来缴纳,天下粮食都运往江南,所以才有了那句谚语。

怪不得前朝皇帝和大周皇帝都将都城定在建康,这里水运便利,钱粮富足,人口稠密,四通八达,现实让元封明白一个道理,逐鹿中原,叩问鼎之轻重,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三皇子重新获得了皇上的信赖,招安太湖水匪一事做的相当漂亮,龙颜大悦,赐安国郡王进中书省协理政事,他所保举的太湖匪首沐英也被安置在京营禁军中担任千总,一时间安国郡王门口重现门庭若市的景象,就连那些原本已经作鸟兽散的武林豪杰们也都悄悄地重新聚拢起来。

沐英换了身份,从太湖水匪摇身一变成为堂堂禁军千总,在京城中来往走动,比以前光明正大了,以武会友的机会也多了。

自从上回拙园斗殴事件之后,满都古勒小王子就没再出现过,而詹事府方面则和陕甘驻京办再次爆发冲突,虽然只是小摩擦,但从此元封和詹事府再无和解的可能,据说黄子华为此扼腕叹息了好久。安国郡王方面倒是暗自高兴,偷笑了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