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烽烟四起(第2/3页)

而且就是勋对原本历史的了解,曹子廉除了曾经镇守汉中之外,就没有独当一面过。镇守汉中那会儿,他倒是顺利击败吴兰,逼退过张飞,问题那基本上应该算是曹休的功劳——曹操使曹休参曹洪军,关照说:“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曹洪也干脆就把兵马全都委托给曹文烈调度了。

然而不论在哪条时间线上,曹洪的名望都远非曹休所可比拟,所以曹洪一主动请战,是勋便即应允,但同时也派曹休、夏侯尚为其副将,派诸葛亮做他的参军,以辅佐之。当然啦,是勋是不敢,曹髦是想不到,不会照抄曹操的原话,讽曹洪将大权拱手让给曹休——且在是勋觉得,曹文烈也就那么回事儿,我要是真想使人替代曹洪,还不如直接把兵权交给诸葛亮哪。

好在曹子廉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曹休虽然比自己矮一辈儿,却曾被曹操誉为“此吾家千里驹也”,还统领过虎豹骑,曹操几乎把他当自己亲儿子一般看待,所以曹休若有所请,从来是不敢不听的。至于诸葛亮,彼乃是勋之高足,曹洪做生意还得仰仗是勋呢,再加上孔明风仪翩翩,言谈间便可笼络人心,曹子廉对他也是颇为器重的。

于是便在曹休和诸葛亮的谋划下,曹洪下令,使乐进率军直取鄄城,迫使正尝试南下与曹冲会师的曹植回援。同时命于禁进讨汝南的吕据,夏侯尚进讨九江的蒋钦,欲图先削其羽翼,再合围曹冲主力。

消息传至吴、会,东吴旧臣们也不禁蠢蠢欲动,纷纷写密信给孙权,请他寻机起事,利用呼应曹冲的机会,再谋割据江东。孙权颇为意动,但是他的长子孙登,时年仅八岁耳,却说:“天下大势已定,阿爹若强逆天而行,恐吾家族矣!”孙权一甩袖子:“小儿辈何所知耶?”孙登就说了:“张子布见在彭城,常有书来问候阿爹起居,阿爹若不能决,何不相问耶?”

孙权心说张昭内政无双,可在明见大势方面,却似略有不足啊——想当年他还劝我早早依附曹操呢,虽说自己听了周瑜之言,与荆州联合,共拒曹兵,结果失败了,但直到今天,也并不为此事而后悔,不认为张昭当初说得就对。

思来想去,便召虞翻前来商议。虞仲翔是会稽余姚人,其父虞歆曾任日南太守,所以他也算是宦门之后,并且在王郎镇守会稽时仕为功曹,在郡中颇有影响力。后来孙策南下,虞翻劝说王朗躲避孙策,王朗不听,终于丧败,虞翻从之而逃,直到侯官。王朗对虞翻说:“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乃辞归,孙策亲自登门,复命其为功曹。

孙策横死后,虞翻辅佐孙权,颇受信用。等到“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顾雍等带路党摇身一变成了曹魏治下官吏,那些没上贼船的南方旧臣则大多归家闲居——或者更准确点儿来说,是被监视居住。只有虞仲翔,因为是《易》学大家,被朝廷征为全椒令,但是他固辞不就,仍愿白衣而为孙权门下宾客。后来王朗也几次三番召他入朝,却都被虞翻给婉拒了。

所以孙权觉得,吴人都不可靠,越人略好一些,而要说能够寄托腹心的,也就只有虞仲翔啦,便即密召其来商议。虞翻就说了:“令兄在时,趁中原乱起,以袁术为倚靠,兵入江南,多所杀戮,吴会士人恨之深矣,乃至主公恨败,委命于人。今主公再图大计,惜乎堪用者十不存一,乃欲成霸,难矣哉。且曹魏水师纵横海上,昔即骚扰吴、会,使我捉襟见肘,疲于奔命,若彼再来,如何当之?”

孙权悚然一惊,说我倒差点儿把魏延的东海水师给忘记了——“然今得此良机而不用,惜哉。且公奕(蒋钦)、子烈(陈武)等皆有书来,请吾复起,若无动作,是陷彼等死也,吾岂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