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订条约后党再卖国 明大势幼主立雄心(第4/11页)



  李鸿章故意这么说,好让慈禧太后觉得理亏的是我们大清朝,这样就可同意他谈判的结果,不会又骂他无用、卖国。而究其实,这云南“马嘉理事件”纯是英国佬的错。这支马嘉理探险队是地地道道的侵略军,以走错路为借口入侵云南边境。不是当地老百姓先打死洋人,而是携带大量枪支的马嘉理所率士兵先开枪打死当地居民多人,以致引起众怒,当地群众才奋起打死这些侵略军。

  这个世道哪有什么理,到处是强盗逻辑,谁的拳头硬谁就有理。

  慈禧听了李鸿章的叙述,骂道:“洋人可恶,这百姓更可恶,让他们走一趟就走一趟是了,这好,不准走也得走了,真是无中生有,多此一举,都是混帐王八羔子,净给我惹事。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二十万两银子一律从百姓身上索取!”

  慈禧又看第三条:通商口岸和内地各省,凡涉及英人生命财产案件,英国有权过问。慈禧暗想,过问就过问,这条不算苛刻,牵扯到英人的利益,人家过问一下是合情合理的,反正没说怎么个过问法。

  再往下看,“租界内的外国商品免征重金”,“外国商品运往内地各项税金全免”。慈禧火了,哼!这不是跑在我大清国头上拉屎吗?比当年的《南京条约》还厉害。

  “鸿章,这兔收税金每年得损失多少,这一条你也答应?”

  李鸿章一见慈禧发怒,忙说道:

  “太后,臣也合计一下,损失不了多少,你想想,每年运往内地的货物是有限的。就是他们运来,咱可以让老百姓不买,他们的货物卖不掉也就不会运来了,这免税金也就少了。”

  慈禧不置可否,过了一会儿,慈禧又问道:

  “恭亲王对此有何看法?”

  李鸿章知道奕欣是满口不同意,但他不能说奕欣不答应,他怕慈禧见奕欣不同意自己也动摇了,无法向洋人交待,忙说道:

  “恭王爷虽然大骂洋人无耻,但他还是默许了,不知太后有何想法?”

  “唉!我一个妇道人家能当什么家,说也等于嘴抹石灰白说,既然你们都答应了,我的话也就没人听了。”

  李鸿章一听,心中十分欢喜,他知道慈禧已经答应了,故意这么说来为她自己推脱责任,于是跪下奏道:

  “太后忧国忧民之心实在让臣感动,此事臣一定尽力为我大清朝挣得一线余地,万一不成,也就只好按这些条件定了。”

  慈禧挥了挥手说道:“好了,你们都退下吧,我该休息了。”

  “谢太后,臣明日启程赴津。”

  不久,李鸿章同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在烟台签了这个条约,这就是历史有名的《烟台条约》。

  光绪散朝回来,翁同和早已为他摆好纸笔和今天要读的书,并泡好一杯浓茶,专等皇上回来使用。光绪坐在御案前,只顾埋头一口接一口喝茶,就是不读书,也不言语,看样子正为什么事生气,无奈,翁同和只好催道:

  “皇上请读书,今天的功课很多,如此耽搁时间恐不能完成功课,太后会怪罪的。”

  光绪一听,火了,猛着站起来,把茶杯一摔,一把拂去案上的纸。笔和书,并大声说道:

  “你们都来教训我,我还算不算皇上,不读书,就是不读书V

  翁同和知道皇上可能在什么地方受到别人的管教,憋气来到上书房,他一声不响地蹲下身将抛在地上的纸,笔和书一一拾起,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并把打碎的茶杯放在一角,重新为皇上泡上一杯茶。这才撩袍跪倒,温和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