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日落长河 06 争名争利老相搁车 忧时忧事傅恒划筹(第5/8页)



  乾隆“嗯”了一声,抚了抚那些折本,说道:“故宫修缮差使办得好,皇陵培土植树,周围的护墙也都起来了,康克己和张勇前几日都有折子进来,着实夸奖你勤谨廉重,耐烦不畏苦,他们底下私嘱你的,还有什么话说?”汪由敦道:“几位王爷只是仰谢天恩,没有别的话。张勇私下里跟臣说,东北没有野战。罗刹国在外兴安岭偷猎偷人参,康克己派了一营兵就赶走了他们。他心里有点发急,说两代父子受恩,厮杀汉不打仗,没法图报。叫臣看金川战事用不用着他,得便儿跟皇上撞撞木钟。”乾隆问道:“张勇是张玉祥的小儿子吧?”

  “回皇上,他排行第四,下面还有个弟弟。”

  “张玉祥怎么样?还能走动不能?”

  “他已经快九十岁了,还能骑马,就是口碎,一说就是一两个时辰,插话都插不上。夸他的马、夸自己的身子骨儿,骂儿子们不中用……”

  傅恒是见过这位功高勋重的老将军的,想着他须发雪白,指手画脚咄咄而言的样子。嘴角掠过一丝笑意,忙又敛了。却听乾隆说道:“盛京是我朝龙兴之地,又近罗刹国。朕历来十分留意的,最怕中原奢糜风气染了那里。看来尚武精进的志气还是没有磨倒。想撞木钟出战的将军,中原连一个也没有——你是专管盛京营务军事的军机大臣,写信告诉张勇,叫他着意练兵,国家有的是用他的地方。你坐下——若澄,你是代父进来谢恩的?”

  “是!”

  张若澄不防话题陡然转到自己这边。略一怔,忙叩头道:“皇上赐诗嘉慰老臣。张廷玉率阖府老小望阙叩谢隆恩,遣不肖代父给万岁爷叩头。”

  “他精神还好吗?回去进餐了没有?”

  “家父见过主子,精神颇好,午饭比平日还略多吃了点。和子弟辈说,主上优渥隆眷之恩,都靠着儿孙辈努力报效了!”张若澄说完,又复连连叩头。乾隆漫不经心地听着,用手指醮了茶水在案上画着什么字,不冷不热说道:“张廷玉和张玉祥一样,都是圣祖爷手里使出来的。廷玉没有野战功劳,能封到伯爵,很不容易的。当初世宗爷封他,朕还小,在旁边学习听政。隆科多说文臣封爵无例可循,世宗爷挡了回去,说‘张良也没有野战功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廷玉公忠勤能,佐朕敦文教化,功劳不可泯没。’这话至今言犹在耳呐——你且跪安吧,好好侍奉他,叫他也好生自珍保重……”

  张若澄退出去了。几个臣子都还在咀嚼乾隆这番话,一句一句地听,都是温馨和熙的抚慰,但串连到一处,都觉得意深不可测。他们都是千选万挑出来的人中英杰,天分极高城府又都格外深。品味着这种冷峻的警告,都打心底泛起一阵寒意。只汪由敦不知前后首尾,又耐不住岑寂,在杌子上躬身笑道:“张廷玉真是有福,际会圣主盛朝协理政务几十年,善始荣终。臣在奉天就见到重申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谕旨,心里感奋得不得了。臣是个武将出身,得蒙拔擢跟了圣明主子,也要努力有为——”说到这里,突然觉得傅恒暗地拉了一下自己衣角,他也是机警过人的人,略一顿,已是改了口气,“也要作一个张玉祥、张廷玉这样的臣子!”纪昀刘统勋先听着,都暗自为汪由敦担心,听他突然夹进去一个“张玉祥”,驴唇不对马嘴地收住,都觉意外。看看乾隆,井没有不预之色,才都略觉放心。

  “傅恒,你拉汪由敦做什么?”乾隆早已一眼看见,一哂说道:“朕心里再烦恼,也还是清明在躬,汪由敦不知前情,率性说话,朕再不至于怪罪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