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玉宇呈祥 十八、谋统一将军赴前敌 图令名道台阻河工(第2/4页)



  康熙的脸色突然变得神情冷峻,凛不可犯:“征服台湾的事是朕亲自定下的国策。今日叫你进来,就是要你知道,你身后不是什么李光地、索额图,乃是朕为你做主。大臣们中或许有不赞成的,朕并不怪罪。大家都是为江山社稷,何必叫人都立了仗马一样,噤若寒蝉呢?朕能容下不同心的人,却不能容下那些不肯出力者。传旨:革掉户部尚书郑思齐,着伊桑阿署户部尚书,崔雅乌进户部侍郎——着李光地兼协办大学士,统筹施琅部在京事务,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饷供饷!”

  听了这话,施琅脸上不禁放出光彩,和明珠、熊赐履“扑通”一声跪下,高声应道:“奴才等领旨!”

  “……至于士气嘛,湖河水战与海战毕竟不同,谁没有父母妻子,狂洋巨澜中叫人去出生入死,就得有个章法。施琅,你回去之后拟个条陈,凡因渡海作战阵亡,伤残者一律从优抚恤,要从优一倍。凡阵亡将士遗骨,能带回的带回,实在没法子带回的,列出清单全部进朕御览,勒石驻名!要让将士们知道,为国尽忠,死有名、生有利,朕不信士气鼓不起来!”

  施琅一跃而起,声如洪钟般说道,“皇上,臣请撤回停练水军的折子!”

  “哦?好哇!你坐下,听朕说。朕知道你,你少习儒术,读书不成,改学击剑,遂成为一代良将。郑成功父子加害于你,并非因你有扛鼎之力,实是害怕你智谋过人!像你这样的人他不敢用,足见他气量狭小,不成气候——朕不顾虑你不能克服台湾,但朕实也有心忧之处,你知道吗?”

  施琅睁大了眼,不解地望着康熙。熊赐履、明珠和高士奇也不由地交换了一下神色。

  “唉!这件事现在说似乎早了一点,但你听一听,多想想也有好处。台湾地处海隅,与内陆远隔百里海洋,民情不熟,吏治最难。郑成功部下有的与你有恩,有的和你有仇,恩怨连结、情势纷杂。若一战全歼,自不必说;他们若肯归降,朕送八个字给你——”施琅忙跪下叩道:“臣恭聆圣谕!”康熙目中灿然生光,走近施琅一步,一字一句说道:“只可报恩,不可报仇!”

  施琅倒抽了一口冷气,略一顿,说道:“臣明白——只可报恩,不可报仇——臣当以国家一统大业为重,绝不挟私报怨!”

  “好!这才是真丈夫,社稷臣!你放心去做,不要怕小人害你,不要有后顾之忧。朕再助你一臂之力,福建总督姚启圣不是你的八拜之交吗?朕命他到军中参赞军机,他所属一万水军也拨给你统领。我们君臣同心,利可断金,何愁大事不成?”

  施琅激动不已,叩头谢恩,辞了出去。康熙这才转脸笑着问高士奇:“你的差使办得如何?”

  高士奇舔了一下嘴唇,说道:“眼下看来,慧真大师的病一时半刻是不要紧的。”武丹在旁笑道:“圣上,高士奇未免太谦逊,奴才这回真服他了,真是神仙手段!竟一味药不用,像说因缘儿一般,一会儿就把个半死不活的慧真大师说得当场坐起,脸色泛红!”

  “不,皇上,大师她没有几年好活的了!她得的乃是灯干油尽之症,世间身病皆可用药来治,心病却只能心医。臣尽所学使其恢复信心、勉进饮食。她若肯依臣嘱时,尚可延五年之寿,过此臣不敢妄言!”

  康熙的神气变得庄重而又悲悯,双眼眺望着殿外,喃喃说道:“难道回天乏术吗?”

  “是……奴才只能做到这一步,让慧真大师无疾而终,去得安详一点……”

  明珠站在一旁,突然感到一阵内疚,他是这件冤孽公案的罪魁祸首。如今真正的结果出来了,他看了高士奇一眼,惭愧地低下了头。熊赐履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想起当年共同度过的艰难日子,旧事历历宛然在目,也禁不住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