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玉宇呈祥 十六、直陈潢忍心拒公主 痴阿秀含泪别河伯(第3/4页)



  靳辅回到驻处,不敢怠慢,立即把在丛冢镇遇见了阿秀的事,写了一封信,寄给明珠。信中,自然也提到了阿秀和陈潢之间的感情纠葛。明珠收到来信,知道这事非同小可,便立刻派人赶到丛冢去接阿秀。不料却晚了一步,不但阿秀不见了,就是韩家也搬走了。向街坊四邻们一打听,说,他们大概是去了安徽,具体什么地址,却没人能说得清。明珠一听,没主意了。阿秀是堂堂蒙古王公公主,前些时在北京城里,被葛尔丹的使臣认了出来,闹一场人命大事儿,等皇上发话要去查找时,她突然失踪了。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了消息,又再一次失之交臂。瞧瞧这事儿,该不该奏明皇上呢?不奏,万一皇上查出来,就是欺君之罪;奏了呢,皇上要马上追查阿秀的下落,自己又上哪儿去找呢?嗯——看来,得去找高士奇,让他帮助给拿个主意。

  明珠这个人的性情,历来是“武大郎开店——容不下高人”。高士奇从他这儿出去,进了上书房。明珠虽然落了“荐人有功”的名义,可心里,实在妒忌得很。刚开始,还想寻衅找事儿,参高士奇一本。可是,慢漫地他看出来了,高士奇的聪明、机智,远在自己之上,自己这点本事,根本不是高士奇的对手。看皇上的脸色,对高士奇的信任和重用,已经超出了所有的大臣。自从高士奇进了上书房,皇上就让他专门草拟圣旨,誊写御批。他不管六部各衙的具体公事,但所有的机枢大事,高士奇却全都有权过问。皇上说,这是为了给熊赐履减轻点负担,让他抽出空来教导太子。可实际上,却把熊赐履和他明珠的差事都分走了一半。偏偏这个高士奇,有一个过人的本领,他可以从早到晚,不吃、不喝、不睡觉,寸步不离地跟在皇上身边,随叫随应,从不误事。文书、奏章,过目不忘。问一答十,点水不滴。皇上身边有了这么个人,还能想起别人吗?京城里的六部大员、皇亲、御史、翰林们,人人都是势利眼。尽管高士奇还没有被皇上明发诏谕,拜相入阁,可是他们一个个地追在高士奇的屁股后边,左一声“高相”,右一声“高中堂”的,叫得热乎着呢。明珠心里知道,今日靳辅这封信应该如何处理,得去与高士奇商量着办。今后,万一有了差错,也好找个垫背的。想到这儿,他立刻命人备轿,到蔡家胡同高士奇新宅子里去。

  大轿刚到门口,就见高士奇穿着一身鲜亮的朝服走了出来。高士奇一见明珠,连忙上前,拱手施礼:“哎呀呀,不知明相驾到,有失远迎,请勿见罪。哎,我说,您有什么事儿,派人知会一声,我不就去了吗?何必大老远的亲自跑来呢?”

  “哎,士奇兄,你这就见外了。如今咱们同在上书房当差,不分彼此,你怎么老是这么明相、明公地叫我,让人怪肉麻的,以后叫我老明得了。哦——今个我来的不巧,你这身打扮看来是出门了?”

  “是。刚才查慎行来传旨,说皇上在西苑赐宴,招待考中的鸿儒,要各部司官都去作陪,恐怕此刻查老弟已经到府上传旨去了。咱们一起去西苑,边走边谈如何?”说着,他命家人备马,明珠也连忙说:“士奇兄,让他们多备一匹。咱们并辔而行,岂不甚好。”

  骑在马上,明珠才觉得,高士奇这人确实不同一般。他出门不坐轿子,随从们也都骑着马跟在后面,既显得气字轩昂,又不露出大臣的架势,不由得叹了口气称赞道:“高兄,你这人大事小事都与众不同,比起你来,我真是老了……”

  “哎,明兄何出此言,您才四十出头,怎么能言老了?索老三才称得起是老呢。哎,你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