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页)

警卫方面怕再出纰漏,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警戒声势相当浩大。

明治天皇下诏:

朕思清国现在虽与我国交战,然既已简派其使臣具礼依式议和,朕亦命全权办理大臣与之于下关会同商议。朕以为对清国使臣不可不遵照国际成例,以国家之名誉,给与适当待遇与警卫,特命有司官员遵行勿怠。令意不幸出现加害于使臣之凶徒,朕深憾之。此等凶犯固当由有司官员依法处罚,不得宽贷。尔百僚臣庶亦更应善体朕意,严戒不逞。努力勿损国家之荣光。

与此同时,天皇和皇后委派中村侍从武官前来慰问。

山口县知事原保太郎与县警部长后藤松吉郎立即递上请罪书,皆被免职。

欧美报纸几乎是一个论调,拿四年前在大津发生的事件对比。有的评论甚至说,日本“胜于武器之战,败于道德之战”。也有人说,日本“戴着文明的假面具,时时暴露出野蛮本性”。

一张王牌握在李鸿章手里,他满可以带着全世界的同情,从日本退出。不论谁来评论,谈判破裂的责任也应该加在日本头上。处于这种状态,日本不可能再进行直隶作战了。

小松宫挂帅出征中国的军队,是把近卫师团和北海道屯田兵全动员了。大举出兵,几乎没有保卫日本本土的军队了。

关于本土没有守备兵员的情报,各国公使馆早已报给各自的国家。如果有人大喝一声,日本就得赶紧撤退。

美国通过驻在东京的公使向林次官劝告:“大概除了答应李鸿章的要求,无条件休战而外,没有别的办法。”

“的确,只好如此……”听了次官的报告,陆奥忧郁地点头同意。

如果让李鸿章打出“愤然归国”的王牌,那日本就无计可施了。直隶作战不可能,列强干涉又明显地要压过来,为使李鸿章不打出这张牌,只有答应无条件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