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页)

武装政变失败后,金玉均逃到仁川,登上日本“千岁号”,竹添公使想答应朝鲜政府代表穆麟德的要求,命他下船。倘若下船,就一定会遭到惨杀,金玉均一行已准备自尽。幸亏“千岁号”船长侠义,拯救了他们。船长是民间人士,公使是政府官员,到了这时,金玉均再也不会信任日本政府了。他的政治嗅觉是发达的,一定能察知日本民间的国益膨胀主义者是想利用他才来接近的,他之所以不斥退他们,是因为经济穷困和人力太少。

作为亡命的大政客,金玉均常被比作孙文,有时甚至被称为“朝鲜的孙文”。但是,两者相比,金玉均的条件可远远不如孙文。

孙文在海外有很多侨胞。在美国,在东南亚,在日本,有很多经济富裕的华侨,支持他完成大业。尽管如此,孙文在革命资金的筹集上,仍花费很大气力。要使革命成为现实,就必须有巨额的资金。华侨之外,还有许多青年留学生,是些有知识、有热情的革命战士。相比之下,当时侨居海外的朝鲜人却寥寥无几,原因是朝鲜开放才十几年,何况所谓开放,也只是外国人进入朝鲜,至于朝鲜人出国则为数甚少。所以,金玉均在海外不可能像孙文那样得到本国人经济上、精神上的援助。

孙文费力筹集的是用以实现革命的资金,而金玉均是在为个人的衣食费用犯愁。朋友们常为他举办书画展览会,尽管书、画都相当高明,但毕竟不是一流的。不过,由于他的声誉和情义,衣食所需费用总算能筹措出来。

比贫困更令金玉均苦恼的是同志太少,只要是本国人,他就偷偷地把他当作同志。即使明知是敌人,也要争取他成为同志。

金玉均是个非常自信的人,他对自己的辩才绝对自信。谙于中国古典的金玉均,相信自己的三寸之舌比毛遂更强,岂止胜过百万之师。

金玉均创建了“三和主义”,他确信可以说服任何人。“三和主义”的目的是依靠日、朝、中三国合作,防止西欧侵略东方。内容大半是理想主义的,对于现实政治家似乎没有多少说服力,顶多能得到原则上的赞同。

“这个主义是我创建的,尽善尽美,毫无缺欠,足以应付任何论战。当然,若用日语辩论,尤为欢迎。”金玉均自豪地说。

金玉均的日语,据说比日本人还强。

他充满自信。然而,在外人看来,他的想法十分幼稚可笑。他的幼稚在于他连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立场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他完全明白,掌握着朝鲜政权的闵氏一族,把他当作杀害族人的仇敌,时刻想杀掉他;他也知道,他为了独立自主,企图同日本结盟,清廷当局是如何怒目而视;他更察觉到日本政府的冷淡态度,分明把自己当作日本实务派的一个障碍物。然而,对于这些,他的认识并不深刻。

“那种事我早就知道!”这似乎是金玉均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