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页)

朝鲜政府向美亚商会借款,东一笔西一笔,不知不觉中增多起来,两年后竟达到二十余万元。

这下子朝鲜政府不得不想一个治本之策了。于是,横下一条心,打算从法国银行一次借入二百万法郎,半数作为财政再建资金,半数还债。但是,袁世凯反对,这一计划在表面上便销声匿迹了。

袁世凯反对的理由极其明显:在属国朝鲜,再也不能增强别国的发言权了。他认为,如要借款,就应该与宗主国清廷洽商。然而,朝鲜举国一致,要争取独立自主,正与袁世凯的主张相反。同样是借款,也要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借,因为宗主国再加强发言权,只会使实现无比重要的独立自主的时间拖长。

清政府的财政顾问——英国人罗伯特?赫德主张,清政府应借款给朝鲜,让朝鲜把外债通通还清,变为只欠清政府的。赫德还建议清廷向各国声明:清与朝鲜之间有宗属关系,拒绝他国向朝鲜提供借款。

英国害怕俄国向朝鲜扩张,因而希望清廷牢牢掌握朝鲜,行使宗主权。

袁世凯看了赫德的建议书,如获至宝,而主子李鸿章却非常慎重。这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不愿把朝鲜当作包袱背在身上。

“为朝鲜还清一切债务,还要借款给它,而它究竟有多大的偿还能力呢?”

“对于这样的声明,日本和俄国能默然处之吗?只会引起更多的麻烦问题。”

李鸿章举出这两条理由,没有接受赫德的建议。

其实,李鸿章还有更大的理由,那就是暗暗忧虑罗伯特?赫德的实权会因此而加大。

财政顾问,正式官职名为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的中国名叫赫德,1835年出生于北爱尔兰的阿尔斯特,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学院,十九岁时到中国上任。他对清政府表现友好,而他的前任李泰国傲慢无礼,名声很坏。他的口头禅是:“我希望中国变强,把英国作为最好的朋友。”

他既是英国的外交官,又是清朝海关的长官。《清史稿》中有他的传记,因为清政府把他当作自己的官员了。

总税务司相当于布政使。布政使是省巡抚的次官,也就是副省长级的要职,从二品。本来他只相当于财政部的税务局长,但由于他个人的人品得到清朝高官们的信任,不仅在财政和外交方面,甚至连一般的政治问题,也征询他的意见。中法战争时期,李鸿章在很多方面借助于赫德之力。

然而,当了北洋军统帅、清廷外交最高负责人之后,李鸿章渐渐和赫德对立。李鸿章以北洋军力为背景,构筑起独裁地位,令许多有权势的人又气恼又嫉妒。这些政敌,不时地企图利用赫德来抑制一下李鸿章的权力。

那时,李鸿章简直把罗伯特?赫德视为抵抗者的象征,不可能痛快地接受他的建议。

对于赫德的方针,袁世凯双手赞成,但主子李鸿章不点头,他便不知所措了。

朝鲜政府向法国银行交涉借款是1889年,罗伯特?赫德提出建议也在这一年。

由于李鸿章反对,袁世凯没敢向各国发出声明,却像欺侮弱者似的向朝鲜政府施加压力:“从外国借款,要事先经我批准!”

此后,朝鲜政府的借款交涉都变成秘密形式的了。在香港,有闵泳翊长期驻留,通过他与美国的摩斯商会和英国的香港上海银行进行交涉。然而,每次袁世凯都得到消息,从中破坏。

向日本借款一百五十万元,是在香港的谈判未成之后,朝鲜政府想出的“另一手”办法。

1890年三月,袁世凯发出一个比赫德的建议稍稍弱一点儿的声明。他说:“朝鲜贫而浪费……”一开头就这样不顾朝鲜的体面。主要是说:“借款给朝鲜,清政府不予担保。用朝鲜海关做抵押,清政府决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