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崩 溃(第2/2页)

另外,可以看出,政变者得不到大院君一派的合作,不但不能铲除闵妃一派,甚至连维持日常行政事务也有困难。

“革新传教”的第二条是:“闭止门阀,以制人民平等之权。以人择官,勿以官择人事。”

朝鲜政界向来是门阀第一主义。如不属于权门贵族,则无望飞黄腾达。革新就是要停止这种门阀之见。并且,要依法制定人民平等之权利,等等。这些都是资产阶级革新运动共通的标志。

国内财政统由“户曹”管辖,把以前分散的集中起来。金玉均任户曹参判,想把国家财政大权掌握在手。

此外,作为治安对策,设巡查制度,可能是日本制度的翻版。军事方面,以前的四营你东我西,随便行动,这回予以统一,并设置近卫军。

“革新传教”还附有行政简化方案,除了政府六曹,其他多余的官员一律废黜。

所谓六曹,即中国古制的行政部门六部,在朝鲜是吏、户、礼、兵、刑、工。吏曹掌管官吏之任命,类似日本的内务省。户曹掌管财政,相当于日本的大藏省。礼曹掌管同外国的交往与教育,相当于日本的外务省和文部省。兵曹即国防省,刑曹即法务省,工曹相当于建设省。

曹的长官称判书,次官称参判。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政变的最高领导者金玉均竟然甘居户曹参判即财政次官。不过,六曹之中的五曹都有长官(判书),唯有户曹是空位,所以金玉均是个没有顶头上司的次官。

看来金玉均企图在比较自由的立场上,甚至是在暗地里,以实力者的身份来左右朝鲜的政治。

这天,清政府方面的领导人开了几次碰头会,主要讨论袁世凯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情报。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

作为宗主国,驻扎在朝鲜的清军应当去保护国王。对于这一点,原则上众人趋于一致。但是,朝鲜国王没表示求援的意思,擅自采取军事行动,恐怕会与日本正面冲突。吴兆有和陈树棠以这种理由主张慎重从事。

朝鲜要人金允植和南廷哲两人,要求清军“无论如何要设法救出国王”。

金允植在新政权中被任命为礼曹判书。新政府人选是政变发动者拟定的,一些人拒绝任职,例如,急进开化派人士尹雄烈拒绝就任刑曹判书。金允植也拒绝了亲日派政变集团给他的职位。

清军首领们终于做出如下决定:同各国使节协商,要求日军从王宫退出。惩办挟持国王、戮杀六大臣的乱党,如果日军不撤,则率兵入宫保护国王。

政变集团将宫中各门紧闭,暂时隔断同外界的交通。这样一来,袁世凯的情报网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不了作用了。

这种状态下,自然是谣言四起。

“日本援军马上就到。”这种谣言,到处流传,是亲日派故意散布的。

“废黜现国王,拥立新王……”这种谣传倒是有识之士暗暗思考的问题。政变集团中也有人认为如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政变将半途而废。

清政府方面,袁世凯是最强硬的主战论者,这一点,汉城的外交界非常清楚。

英、美、德三国外交使节担心袁世凯搞小动作,通过陈树棠传话,希望清军自重。

袁世凯年轻气盛,轻蔑地笑笑,说道:“我国应当采取什么方针,用不着外国人一一指教。”

他给旅顺的叔父袁保龄写信,让他“立刻派来军舰”。

袁保龄是袁世凯父亲的堂弟,当时任直隶候补道,在旅顺负责海防事宜。

袁世凯又同吴兆有等军事首领联名,请直隶总督李鸿章派兵前来。

袁世凯说:“为最坏的事态做准备,不正是我们的任务吗?”

武装政变的次日,即12月5日,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