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限制宗教政令

僧、道本非可以伪滥也。“自西晋已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傅奕《请除佛教疏》语。奕意见虽偏,此语则不能为伪造也。其后虽许之,然管辖有定职。北齐以昭玄寺掌佛教,隋曰崇玄署,隶鸿胪。炀帝改郡县佛寺为道场,道观为玄坛,各置监、丞。见《隋书·百官志》。唐置诸寺观监,隶鸿胪寺。贞观中,废寺观监。上元二年(675年),置漆园监,寻废。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置崇玄学。天宝二载(743年),改曰崇贤馆。置大学士一人,以宰相为之。领两京玄元宫及道院。初天下僧、尼、道士、女冠,皆隶鸿胪寺。武后延载元年(694年),以僧、尼隶祠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道士、女冠隶宗正寺。天宝二载(743年),以道士隶司封。贞元四年(788年),崇玄馆罢大学士。后复置左右街大功德使、东都功德使、修功德使,总僧、尼之籍及工役。元和二年(807年),以道士、女冠隶左右街功德使。会昌二年(842年),以僧、尼隶主客。见《新书·百官志》宗正寺及崇玄寺注。寺观、僧道有定数。见《新志·崇玄署职》。剃度须得允许,《新志·崇玄署职》云:“两京度僧、尼、道士、女冠,御史一人莅之。每三岁,州县为籍,一以留县,一以留州,僧、尼一以上祠部。道士、女冠,一以上宗正,一以上司封。”行动亦有拘检。崇玄署职又云:“凡止民家,不过三夜。出逾宿者,立案连署,不过七日。路远者州县给程。”《韩愈传》:贾岛,范阳人。初为浮屠。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则其管束有时颇严。皆非可以任意为之也。然终不免于伪滥,于是沙汰限制之政行矣。

唐开国即行之。《旧书·高祖纪》:武德九年五月,辛巳,诏曰:“自觉王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乃有猥贱之侣,规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托号出家。嗜欲无厌,营求不息。出入闾里,周旋阛阓,驱策田产,聚积货物,耕织为生,估贩成业,事同编户,迹等齐人。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之训。至乃亲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讹,交通豪猾,每罹宪网,自陷重刑。黩乱真如,倾毁妙法。又伽蓝之地,本曰净居,栖心之所,理尚幽寂。近代以来,多立寺舍,不求闲旷之境,唯趋喧杂之方。缮采崎岖,栋宇殊拓。错舛隐匿,诱纳奸邪。或有接延鄽邸,邻近屠沽,埃尘满室,膻腥盈道。徒长轻慢之心,有亏崇敬之义。且老氏垂化,本实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谓玄门,驱驰世务,尤乖宗旨。朕膺期御宇,兴隆教法,志思利益,情在护持,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冠等,有精勤练行、守戒律者,并令大寺、观居住,给衣食,勿令乏短。其不能精进戒行者,有阙不堪供养者,并令罢遣,各还桑梓。所司明为条式,务依法教。违制之事,悉宜停断。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之。”事竟不行。此诏之为沙汰而非废绝,事甚明白。《新书》云“四月,辛巳,废浮屠、老子法”,又于六月书“复浮屠、老子法”,谬矣。惟下诏之月,《新纪》与《通鉴》同,当从之,《旧纪》之五,盖误字也。《旧纪》云事竟不行,似但未奉行而已,未尝更有诏令,而《新纪》云复者,其文承“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大赦”之后,在“癸亥,立秦王世民为皇太子,听政”之前。数日之间,必不能更有处置佛、道之诏,疑赦文中或有暂缓沙汰之语,后遂阁置未行,故《旧纪》云事竟不行,《新纪》乃书之曰复也。此事据《旧书·傅奕传》及《通鉴》,皆因奕上疏请除去佛教而起。《旧传》奕上疏在七年(624年),而《通鉴》系九年(626年),盖因沙汰之诏追溯之。《奕传》载奕疏后又云“又上疏十一首”,明非一疏入而即决。《传》又云:高祖付群臣详议,惟太仆卿张道源称奕奏合理,而中书令萧瑀则与之争论。《新书·艺文志》:道家类释氏,有法琳《辨正论》八卷,又《破邪论》二卷。《注》云:琳姓陈氏。傅奕请废佛法,琳诤之,放死蜀中。则此事争辩,历时颇久,不以为然者实多,此赦文所以停止之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