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安史之乱(上)

唐初行府兵之制,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在关内者二百六十一,其势本内重于外。府兵之制,无事时耕于野,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其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其数初不甚多。高宗、武后时,府兵之法寖坏,至不能给宿卫。开元时,宰相张说乃请以募士充之。由是府兵之法,变为骑。天宝已后,骑之法,又稍变废,宿卫者皆市人,至不能受甲。而所谓禁军者,禄山反时,从驾西巡者,亦仅千人。其时节度、经略之使,大者凡十。节度使九:曰安西,治龟兹。曰北庭,治北庭都护府。曰河西,治凉州。曰朔方,治灵州。曰河东,治太原府。曰范阳,治幽州。曰平卢,治营州。曰陇右,治鄯州。曰剑南,治成都府。岭南五府经略使,治广州。又有长乐经略使,福州刺史领之。东莱守捉使,莱州刺史领之。东牟守捉使,登州刺史领之。所管兵皆少。大凡镇兵四十九万人,戎马八万余匹。每岁军费:衣赐千二十万疋段,军食百九十万石,大凡千二百十一万。开元以前,每年边用,不过二百万耳。以上据《旧书·地理志》。于是外重之势以成。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以破小勃律功,代夫蒙灵詧为安西节度使。《通鉴》记其事而论之曰:“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胡三省曰:如李靖、李勣、刘仁轨、娄师德之类是也。开元以来,薛讷、郭元振、张嘉贞、王晙、张说、杜暹、萧嵩、李适之等,亦皆自边帅入相。其四夷之将,虽才略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犹不专大将之任,皆以大臣为使以制之。及开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为边将者十余年不易,始久任矣。皇子则庆、忠诸王,宰相则萧嵩、牛仙客,始遥领矣。庆王琮,玄宗长子。开元四年(716年),遥领安西大都护,仍充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十五年(727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忠王即肃宗,事见第五节。萧嵩入相后,遥领河西。牛仙客入相后,亦遥领朔方,可参看第一、第四节。二十六年(738年),仙客又兼领河东,李林甫兼领陇右,又兼领河西。天宝九载(750年),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左迁。十载(751年),又命林甫遥领,至十一载(752年)李献忠叛,乃举安思顺自代,见下。盖嘉运、王忠嗣专制数道,始兼统矣。嘉运本北庭都护,二十七年(739年),平西突厥,入献捷。明年,以为河西、陇右节度。忠嗣初镇朔方,天宝四载(745年),兼领河东,五载(746年),皇甫惟明败,又兼河西、陇右,至六载(747年),乃辞朔方、河东。李林甫欲杜边帅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书,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至是诸道节度,尽用胡人,《通鉴》此条,颇同《旧书·李林甫传》,但言之较详耳。《旧书》此节,系因林甫用安思顺而及云:“十载(751年),林甫兼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俄兼单于副大都护。十一载(752年),以朔方副使李献忠叛,让节度,举安思顺自代。”下述林甫告玄宗语,云:“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其说较允。当时胡人任大将者,禄山而外,不过思顺、仙芝、翰三人而已。云诸道节度,尽用胡人,似欠审谛。仙芝,高丽人。翰,突骑施哥舒部之裔。王忠嗣之贬,思顺代为河西,翰代为陇右。张齐丘左迁,尝命思顺权知朔方。十载,乃命林甫遥领。是岁,仙芝自安西入朝,以为河西,代思顺。思顺讽群胡割耳剺面留己,乃已。至林甫举以自代,乃之朔方。禄山反,乃以郭子仪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