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武后政治(第3/4页)

李秦授为后谋曰:“谶言代武者刘,刘无强姓,殆流人乎?今大臣流放者数万族,使其协乱,社稷忧也。”后谓然,夜拜秦授考功员外,分走使者,赐墨诏慰安流人,实命杀之,伷先前知,以橐驰载金币宾客奔突厥。行未远,都护遣兵追之,与格斗,为所执,械系狱,以状闻。会武后度流人已诛,更遣使者安抚十道,流人存者,一切纵还,伷先得不死。如伷先者,正后所惧,欲连污一网尽之者也,而卒不能杀。当时如伷先者,岂止一二人哉?亦幸而天下之势,未至土崩瓦解耳,不则敌可尽乎?瀼州,今广西上思县。北庭见第三章第六节。甚且身所信任者,即怀异志焉。《新书·来俊臣传》云:俊臣知群臣不敢异己,乃有异图,常自比石勒。欲告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衙谋反,因得逞志。其党卫遂忠发其谋。初俊臣屡掎摭诸武、太平公主、张昌宗等过咎,后不发。至是,诸武怨,共证其罪,有诏斩于西市。谓俊臣欲干大位,似近于诬,然自来酷吏,为人多近狂易,亦难保其必无此事也。则又百世之鉴矣。

纵侈为后之大恶,亦非自后始也。唐起代北,又世贵戚,其宫廷本无轨范,已见第三章第一节。自太宗即有意于封禅,至高宗卒行之。事在乾封元年(666年)。又欲立明堂,以岁饥未果。总章二年(669年)。据《旧书·礼仪志》,封禅之举,天后实密赞之。祭地祇及梁父,皆以后为亚献。后又屡劝帝封中岳。高宗尝三下诏欲封中岳。一在仪凤元年(676年),以吐蕃犯塞停。一在调露元年(679年),以突厥温傅、奉职二部叛停。一在其崩年。初诏以十一月有事,以不豫改来年正月。十一月疾甚,乃诏罢之。十二月,遂崩矣。自其入宫,逮于专政,所习见者如是,一朝得志,安得不肆然行之?后之得宝图也,既命洛水为永昌,亦改嵩山为神岳。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遂封焉。明堂之作,以僧怀义为使,后之外嬖也。凡役数万人。号曰万象神宫。又于明堂后造天堂,以安佛象。高百余尺。始起建构,为大风吹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而御医沈南疁得幸,怀义心愠,密烧之。延及明堂皆尽。事在证圣元年(695年)。重营之。仍以怀义为使。万岁登封元年(695年)成。其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又铸铜为九州岛鼎,置于明堂庭前。神功元年(697年)成。神都鼎高丈八尺,受千八百石;余八州各高丈四尺,受千二百石。都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一十二斤。时又欲造大仪钟,敛天下三品金,功竟不成。武三思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征敛东都铜、铁,造天枢于端门外,端门,皇城正南门。立颂以纪功业。延载元年(694年)。以姚

为督作使。无虑用铜、铁五万斤,至敛天下农器以铸。其高四百有五尺,八面面别五尺,冶铁象山为趾,员周四百七十尺。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其变革实藉沙门之造《大云经》,故命诸州各置大云寺,凡度僧千人。其明年,又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久视元年(700年),欲造大象,使天下僧、尼人日出一钱以助之,以狄仁杰谏而止。长安末,复将建之白司马坂,在北邙山上。李峤谏,不纳。张廷珪又以为言,乃罢。后迄居东都,后惟长安元年十月至京师,三年十月还洛,居西京者两年,其余迄在东都。后死,至神龙二年(706年),中宗乃还长安。春秋高,厌居宫中。武三思欲因此市权,乃诱胁群不肖,建三阳宫于嵩山,事在久视元年,见《旧纪》。兴泰宫于寿安县之万安山。事在大足四年,亦见《旧纪》。寿安,今河南宜阳县。请后岁临幸,己与二张易之、昌宗,见下。扈侍驰骋,窃威福自私焉。工役巨万万,百姓愁叹。《新书·外戚传》。后之纵侈,视前世可谓加厉矣,然溯其原,则皆自高祖以来开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