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短命西罗马也能影响欧洲上千年(第5/19页)

没有实力做保障,所谓协议只不过是一张纸而已。盖塞利克撕毁协议,瓦连提尼安努斯三世根本无力做出反应,只能默认客观事实而已。

此期间,除了汪达尔人抢夺西罗马领土外,法兰克人也在迁徙过程中抢夺了西罗马不少地盘。

法兰克人祖居莱茵河下游,分为滨海法兰克人和滨河法兰克人。3世纪起,法兰克人就经常侵入罗马帝国高卢行省,掠夺财富和土地。至4世纪末,滨海法兰克人作为罗马的同盟者在埃斯考河和马斯河下游住了下来;而滨河法兰克人则定居在莱茵河和马斯河之间。

公元420年,法兰克人获得反西罗马的巴高达运动支援,大规模向南推进。他们迁徙并不是舍弃故土,而是以它为根基,采用蚕食的方法扩大地盘,这和其他日耳曼部落进行长途跋涉的迁徙有所不同,这也导致法兰克成为西罗马灭亡后的一个地方大国。

在法兰克人向北高卢进犯时,勃艮第人占据了高卢东南隅。勃艮第人原住在波恩荷尔姆岛,后来迁至奥得河口一带,4世纪时继续南下,跨过莱茵河进入高卢。公元436年,他们在军事首领贡德里斯率领下迁徙到罗纳河流域定居。

由于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等蛮族部落相继入侵,西罗马在高卢的领土到5世纪中叶就四分五裂了。西南部的阿奎坦尼亚地区和南部的普罗旺斯属于西哥特首领国;东南部的罗纳河与索恩河流域是勃艮第王国的领土;西部的阿尔摩利克半岛为渡海而来的不列颠人所占据。只有高卢中部地区,即从卢瓦尔河到松姆河和马斯考河上游地带,仍属西罗马。但是,由于勃艮第王国的隔阻,高卢中部地区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在西哥特人的首先发难下,西罗马领土至此已经被趁火打劫的蛮族部落蚕食了一大部分。在匈奴入侵前夕分治出来的西罗马并未扭转局势,虽然一时半会儿没遭到匈奴人攻击,但已经被蛮族部落蚕食得残破不堪。当然,这一时期西罗马也不是一点儿成就都没有,他们通过外交手段,维护了与匈奴人的关系,使西罗马免于沦为匈奴的首要攻击目标。

事实上,没有实力的外交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是经不起战争浪潮冲洗的。匈奴人之所以愿意与西罗马友好,是因为他们需要时间在东罗马和西罗马中间选择优先侵略的对象,而选定东罗马后,与西罗马友好就成为战略了。不过,当匈奴人认定东罗马已经没油水可榨时,他们的目光必然会转移到西罗马身上。西罗马迟到的灾难最终还是来了。

3. 埃提乌斯一念之差决定了时代格局

在匈奴大举入侵前夕,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匈奴人担心此时入侵会导致东西罗马团结起来抵抗,便没发起进攻,而是摆出非常友好的姿态。向东罗马表示友好的同时,匈奴首领乌丹还与西罗马结盟,甚至还帮助西罗马攻打东哥特人——虽然匈奴人此前在阿德里亚堡决战中是帮助哥特人(西哥特人)的。

公元405年,东哥特人拉达盖斯率领由日耳曼、萨尔马提亚和凯尔特部落组成的40万部众侵入西罗马,一路向着罗马城而去。拉达盖斯宣称要焚烧罗马城,杀死元老院成员用来祭神。由于这支队伍原来是臣服于匈奴的,面对这种威胁,西罗马皇帝立即求助匈奴首领乌丹。他们达成镇压暴乱的一致意见:由乌丹率领匈奴军在佛罗伦萨附近击杀拉达盖斯,西罗马负责在前线堵住他们。乌丹说到做到,打败拉达盖斯,而并未进一步侵扰西罗马。

到卢阿出任匈奴首领时,西罗马派遣埃提乌斯到匈奴做人质,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埃提乌斯是个很机灵的人,他与卢阿相处得很好,同时也与匈奴猛将布雷达、阿提拉(卢阿死后,布雷达和阿提拉共同成为匈奴首领,后来布雷达死,阿提拉成为匈奴唯一首领)成为朋友。后来,埃提乌斯试图插手西罗马的帝位之争,说服卢阿发兵6万支持他看中的人选约翰。虽然最后约翰还是败北了,但埃提乌斯却以匈奴人为后盾,迫使摄政王普拉西任命他为西罗马驻高卢的最高军事统帅。当然,埃提乌斯也没忘记给匈奴人好处。他与卢阿、布雷达、阿提拉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私人关系,而匈奴人此期间也很少骚扰西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