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争夺

(1)蒋介石与陈诚关于进攻路线的讨论

蒋介石发起第五次“围剿”,初期进攻重点放在江西方面,以广昌、石城、瑞金这一直通苏区中心区的进攻路线作为主攻方向。福建事变后,随着国民党军第二路军大批进入福建及红军主力一部分向福建进军,国民党方面在主攻方向上有过动摇。

1934年1月初,鉴于福建事变后国民党军在福建进展顺利,红军北出永丰地区的行动又不顺利,中革军委改变将红一、三军团组建为西方军的设想,决定加强福建方面兵力,牵制国民党军在福建的军事行动,命令红三军团进兵福建。红三军团入闽后,主动出击,很快于11日包围闽西沙县县城。同时,红七军团也从泰宁南下配合行动。红军首先打败了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第四师,取得第二次入闽的初战胜利。25日,攻占沙县,毙伤敌军700余人,俘虏1300余人。红军的行动,引起蒋的很大不安,1月中旬,蒋要求第三路军以主力进军福建建宁,强调:“福州不难收复逆军必可在兴化海滨为我全部解决,我北路第三路军主力应即设法迅占建宁或泰宁,并限本月杪达成任务。”[230]同时以一部留守现地,再将“第三十六军速向西移,以第四军、第三十六军、第九十二师、第九十三师编为一路,向沙溪、龙岗进展”,[231]对兴国方向保持警戒并相机发动进攻。由于第三十六军辖第五、第六、第九十六3个精锐师,主力东开,三十六军西移,将使第三路军形成东、中、西三个兵力点,造成严重的分兵局面。对此,陈诚提出意见:“第三十六军不必西移”,认为该军“一时难以抽调,俟第三路军主力占领建宁后,该军可推进至康都,协同完成南丰康都建宁封锁线,并相机策应主力,向广昌进展”,坚持以广昌为主要进攻方向。同时,陈不赞成由龙岗一带向兴国进兵,表示部队“只能推进至富田,如向兴国进展,由泰和经沙村为妥”。[232]对此,蒋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了陈的建议,指示顾祝同:“预定三十六军及四十六师、十三师将来之进展计划均照所拟办理。”[233]改变了原来的分兵计划。

1月底,鉴于福建境内对十九路军的战事已基本结束,红军虽有攻占沙县的动作,但以入闽部队对付之,应该可保无虞,陈诚致电蒋介石,建议第三路主力部队留在江西境内,巩固黎川东南战线:

樟横村为黎川通建宁之咽喉,西城桥为南丰入建宁之孔道,两者均为伪赣闽省苏之中心区域,实匪必争之地……军为巩固后方并节约兵力起见,拟先进占西成桥,构成石沟圩西成桥樟村间之封锁线,将钟贤东坪西坪一带守兵推进接守,届时取建宁或入广昌均较为易。[234]

2月1日,陈诚再电蒋介石,提出:“樟横村附近粮食被匪搜刮,给养困难万分。待封锁线完成,给养略事补充,即向建宁前进。”[235]2日,蒋介石回电仍然坚持令陈诚“设法早占建宁或泰宁”。[236]同日,陈诚致电蒋介石,以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的姿态坚决主张:“此间决先解决当面之匪,再用交互前进法,向建宁进展”,[237]坚持主力留在黎川东南作战。从战略态势看,由于福建十九路军已被击垮,红军有限兵力不足以影响福建全局,此时离开主攻方向向福建增兵颇有不得要领之感,而黎川作为战略要地,是双方进退的要点,一旦黎川丢失,则其已经获得的先机将一朝尽失。因此,蒋介石坚持进占建宁的主张颇有昧于大局、轻重倒置之嫌,而陈诚的主张显然更具主动意义。所以陈诚强调:“此后我如得一地一城,即不再为匪所有,保障民众不为匪用,虽觉迟缓,实万全之策。”[238]面对陈诚的抗命举动,蒋介石不以为忤,权衡再三后,次日复电陈诚,肯定其“所见甚是”,同意“照办”。[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