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二十 萧衍代齐(第2/3页)

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在夏口会合后,直逼郢州(今湖北武昌)。萧宝卷派出军主吴子阳、陈虎牙率十三路军队前去援救,屯兵巴口(今湖北东部),两军处于对峙状态。萧颖胄方面认为攻取郢州的战机已失,不如向北魏求援。萧衍答复说:“汉口地处几州要冲,我们不必全力进攻郢州,只需扼守此地,打击东面派来的援军,待到郢州城中粮草耗尽,自会投降。届时我军顺江而下,大势可定!”

萧衍的这招“围城打援”果然奏效,吴子阳的军队走到郢州的东面的加湖(今湖北黄陂东南),就再也走不了了。城内城外虽只三十里路,可就是被起义军分割包围,无奈各自为战。起义军乘着秋水暴涨,以水军突袭加湖,大获全胜。镇守的郢州、江州的薛元嗣、陈伯之被迫请降。

建康的门户既开,朝廷方面再无一军可挡,起义军各部很快就遍布建康城西北。萧宝卷的脸上丝毫看不到紧张的情绪,他依旧像以往一样的游乐,还在宫里的芳乐苑建起商场,让宫女、太监们作商贩,潘贵妃做市令管理商场,自己则担任录事,在旁边抄抄写写,不亦乐乎。茹法珍报告说萧衍的军队过了寻阳,萧宝卷笑笑说:“不急不急,得等敌军来到白门(即建康南门,又称宣阳门)前,再与他决一死战!”萧衍大军离城不远了,他为了增加兵力固守城池,竟命人从宫城中的监狱挑选囚徒配入军队,实在没法赦免的死囚则直接拉到朱雀门前杀头,一次就杀了一百多人。(皇帝做到如此份上,也是个“游戏人生”的典范了)

两军在城南的朱雀航前相遇,萧宝卷命征虏将军王珍国、军主胡虎牙等人率十万多台军列阵对抗,又派自己宠信的太监王宝孙手持白虎幡监督作战。王宝孙大约听过韩信背水排阵的典故,就在秦淮河上放水,以绝台军后路。他也不仔细想想,韩信那是死战之师,眼下的台军却没有多少愿意为萧宝卷卖命了。萧衍的先锋大将曹景宗、吕僧珍放火焚烧台军军营,全力冲击,台军立时土崩瓦解,四散奔逃,死在秦淮河上的不计其数,后面杀上来的士兵踩着水上的浮尸就冲了过去。萧宝卷手下将领争先恐后地献城投降,萧衍进入石头城,督令各军攻打建康的六座城门。萧宝卷的军队烧了城门内营署、官府,悉数撤入宫城,关上大门死守。

直到此时,萧宝卷仍然认为自己稳操胜券,陈显达、崔慧景两次围攻宫城,都是有来无回,小小一个萧衍又怎会例外?有个实战的机会,倒是让萧宝卷十分兴奋。外头打真仗,里头就玩演习。城中的七万士兵都被他组织起来与宫女、太监等人一起玩打仗游戏,自己则身穿铠甲,装备华丽,乘坐大马,指挥作战;他还假装受伤,让人担架抬走,自作聪明地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他消灾,免除战场上的失败。

宫城里准备的柴木只够使用一百天,唯一的活路是速战速决,出城与起义军火拼。但朱雀航大败,幸存的台军士气低落,不要说死战了,恐怕与起义军一接触就会奔溃。茹法珍等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跑到萧宝卷面前叩头,求他给官兵赏赐钱银,以提升战斗力。萧宝卷为潘贵妃花钱是眼睛都不眨一下,要他出钱赏赐官兵,却变得一毛不拔。他抱怨说:“贼兵前来又不是只要我一个人的性命,凭什么只找我要钱哪!”一分钱都别想拿。

军士们又向萧宝卷提出将宫殿后堂的上好木料拿去加固城防,他也不给,想留着做殿门用。这还不算,他反而下令修造三百人使用的精仗,雕镂金银物品,等到击退萧衍的军队,好来庆功。城里的守兵再无斗志,大家都消极怠工,一心只想着开小差逃跑。

茹法珍见状,就对萧宝卷说:“有些大臣不用心,以至于无法解围,应该把他们杀掉,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