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八 兴亡有道人难道(第2/3页)

纸终究包不住火。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本是宋国宗室刘昶之妻,刘昶死后,冯皇后竟强迫她嫁给自己的同母弟弟冯夙。大约这个冯夙实在是不称公主心意,公主死活不愿意。她偷偷坐了辆小车,冒着阵雨,跑到东南前线向孝文帝揭发皇后与高菩萨的淫乱行为。

孝文帝闻言大为震惊,没想到自己深爱的皇后会做出如此大不韪的事情,起初不敢相信。回宫后,他亲自盘问后宫大小太监,用尽千方百计,才从一个小太监苏兴寿口中得到皇后通奸的详情。孝文帝秘而不宣,念在冯氏对皇室有功的份上,只处置了高菩萨以及几名合伙隐瞒的太监,对冯皇后则保留后位,软禁于后宫,严加管制。元勰等宗室以一杯毒酒逼令她自尽,也算代孝文帝除去其身后之患。

孝文帝是北魏中期至为重要的一位皇帝,历来史家对他的评价都颇高。北魏迁都之后,中华文化的中心又一次逐渐转移到黄河中下游地区,说起来,这也算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伟大复兴”的开端。他在位近三十年,制度上方方面面的改革至少使得南北统一提前半个世纪来临。在他统治期间,北方的佛教也得以蓬勃发展,洛阳龙门石窟与以少林寺、清凉寺为首的不少著名寺院都于此时兴建。

然而,他的英年早逝,也标志着北魏盛极而衰。继孝文帝而立的诸位北魏君主缺乏他的魄力与才干,不出两代,整个北方就陷入大乱,重新成为群雄逐鹿的疆场。关于乱事的始末原委,我们将在《绝代双骄》中详细交代。

连续经历了两次南北大战的南齐政权,自齐明帝萧鸾死后,已是摇摇欲坠。继承皇位的萧宝卷,正是南朝一百六十多年中最为知名的昏暴之君——东昏侯。(面对南朝宋、齐两代“英辈迭出、各领风骚”的昏君暴君们,我们除了叹为观止之外,别无他言。且不论这两朝的得失成败,至少在嗣子培养方面,刘氏与萧氏统治集团做得是极其糟糕的)

齐明帝给萧宝卷留下了六名顾命大臣,都是自己的死党,依次是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尚书右仆射江祏、侍中江祀、右将军萧坦之、卫尉刘暄。这六人按日分工,管理政事,时称“六贵同朝”。仅此一点,齐明帝的管理处事能力,便值得质疑。雍州刺史萧衍就在私底下议论说:“一国三公犹有不堪,何况六贵同朝?这些人势必相互倾轧,内乱将起了。”

萧遥光等人的最大罪过就在于,错误地接受了明帝的遗诏。新皇萧宝卷不但不可辅,而且还把他们这批老臣一个接一个送入了鬼门关。

萧宝卷尚未即位时,就是个十足的小混混。他不喜欢读书,每天只在东宫里与身边的小厮们嬉戏胡闹。父亲萧鸾也不认为他的行为有何不妥,反倒以自己废掉郁林王之事作为范例,给他留下一道警告,叮嘱他“作事不可在人后”。

萧宝卷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杀起人来毫不手软。首先遭殃的就是六贵之中的江祏、江祀两兄弟。江祏感觉萧宝卷实在是不够格,就找到其他人商量立明帝的三子江夏王萧宝玄。刘暄偏偏不同意,提出要立明帝六子建安王萧宝夤。江祏又问萧遥光,萧遥光是皇室宗亲,早有野心想自立为帝,江祀也劝江祏拥立萧遥光,以争取多数支持。江祏迟疑不决,再向萧坦之征求意见,萧坦之认为不应随便废立。

区区五人就有了三、四个意见,哪里还能精诚团结?刘暄向萧宝卷告发了此事,江祏兄弟被收捕处死。萧遥光心中不自安,便以讨伐刘暄为名,与骁骑将军垣历生等人率部造反,结果又被萧坦之告发,兵败被杀。

告密的两位也没什么好下场。萧遥光死后才过了二十天,萧宝卷就命人包围了萧坦之的宅院,杀掉萧坦之父子。刘暄的姐姐敬皇后是萧宝卷的亲生母亲,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萧宝卷宠信的太监茹法珍诬陷说刘暄有异心,萧宝卷感到不解,想了一会儿说:“刘暄是我亲舅舅,怎么可能造反呢?”另一名亲信徐世标说:“明帝和武帝是堂兄弟,关系那么好呢,不也把武帝的后人全杀了?舅舅又不同姓,怎么可以相信?”萧宝卷觉得有理,下令将刘暄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