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七 内外鏖兵(第2/3页)

窘境之下,南齐统帅们绞尽脑汁地想击中魏军命门。徐州刺史裴叔业曾与魏军多次交锋,他抓住魏军的特点,想出了一条围魏救赵的妙计:包抄到魏军身后,侵扰其边境,以引诱攻打雍、司两州的兵力退回。于是,他率领本部兵马,从钟离出发,乘虚而入,攻打北魏边境的虹城(今安徽五河西),果然一举拿下,虏获了城中的四千男女百姓。但当他西进攻打北魏的楚王戍(今安徽临泉西南)时,却遭到魏将傅永的伏击,大败而走,始终未能从实质上解决几城被围的问题。

次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南齐建武五年、公元498年)正月,进攻一方的优势愈加明显。北魏统军李佐首先攻下新野,太守刘思忌被俘,宁死不降,被杀。沔北诸城守将听说新野沦陷,相继南逃,湖阳、赭阳、舞阴、南乡等处被北魏占领。

一个月后,宛城的北城被北魏攻下,房伯玉被迫出降。经过半年的激战,襄阳以北的南阳、新野等郡均落入魏军之手。

樊城、襄阳的告急文书先后飞到了齐明帝的书案之上,然而他身边已经没有多少强将可用,只好派遣太尉陈显达率军救援,这是短短几个月中南齐组织的第四支雍州援军。接着他又派出左卫将军萧惠休,增援寿阳。

齐明帝萧鸾深感身心交瘁,体力渐渐不支。前方战事如火如荼,他在后方却得了重病,情况越来越糟。与宋明帝一样,病榻上的他也担心起身后子嗣的统治问题。由于登位时间不长,齐明帝只有九个儿子,最大的儿子、太子萧宝卷也年仅十六岁,而齐高帝的子辈和武帝的子孙还有十个,大多成年。他把侄子始安王萧遥光召入宫中议事,常常谈到很晚,最后决定一个也不留,由萧遥光行事,将十位亲王全部诛杀。尤为讽刺的是,这位嗜血的皇帝还崇信佛教,害怕报应,每次杀人之前还要专门在内殿燃香祈祷,呜咽悲泣,虚伪至极。(谁知“报应”不爽,佛祖也懒得保佑如此恶魔,他的子孙很快就在萧梁灭尽,祈祷哭泣也没达到半点效果)

死了那么多人,齐明帝的身子更不见好,为图吉利,他下令改元永泰。大臣猜测皇帝时日无多,而齐军的主力都已开赴北方前线,后方相对空虚,有人就起兵造反了。

造反之人便是齐国的开国功臣、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王敬则帮助萧道成篡了刘宋的帝位,在高帝、武帝两朝很受信任;风水轮流转,到了明帝这一朝,他就倍受猜忌。齐明帝屡屡病危,对这个老臣也不放心,任命光禄大夫张瓌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这一招明摆着防王敬则的,王敬则心里也明白,他对手下亲信说:“平东、平东,东面有谁啊(会稽在吴郡以东),就是想把我搞定咯!哪能那么容易,我可不轻易认栽!”

然而王敬则的手段并不高明,他在事先并没有准备充分、打好招呼的情况下,就打起了拥立萧嶷次子、南康王萧子恪为帝的旗号。还没联系上萧子恪,他就已经逃到了建康宫中,向明帝禀明了王敬则谋反的情况。明帝忙命张瓌率领三千士兵南下抵抗。(萧子恪的主动投诚算是功德无量。齐明帝原本已经与萧遥光密谋,想将高帝的孙辈全部斩草除根,包括萧子恪在内的萧嶷子辈都难逃活命,连棺材都准备好了。萧子恪通风报信使明帝发了一回“善心”,不再滥杀无辜。萧嶷诸子得以虎口脱险,保全了性命)

张瓌并不是什么很能打的人(能打的早被派到前线和魏军周旋了),更没有什么指挥才能,他手下的士兵一听到王敬则军队战鼓响起,顷刻间就散得无影无踪,张瓌本人也放弃吴郡,潜入民间躲藏。一时间对现状不满的老百姓都扛起竹竿,背起锄头,前来追随王敬则。王敬则的军队浩浩荡荡,渡过浙江(即钱塘江),竟有十几万之多——当然,里头真正有战斗力的大概还不到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