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宋魏相争 十 王玄谟的失败(第2/3页)

与前一封信一样,这封信也是纯属多余。宋文帝在收到信后,立即下诏书,北伐!

虽然宋文帝在诏书中宣扬的声势浩大,颇有百万雄师之感,但真正发动的北伐军只有五路:第一路是主力水军,由青、冀二州刺史萧斌统帅,王玄谟与沈庆之、申坦一正两副为先锋,率领一万支船沿黄河西进;第二路是太子左卫率臧质的东宫禁兵,加上骁骑将军王方回、建武将军刘康祖和右军参军事梁坦的十万步骑兵,直取许昌和洛阳;第三路由徐、兖二州刺史、武陵王刘骏统领徐、兖等州士兵,第四路由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统领荆、豫等州士兵,从东西两翼并进;第五路在最西面,由雍州刺史随王刘诞率领中兵参军柳元景、振威将军尹显祖、奋武将军鲁方平、建武将军薛安都、略阳太守庞法起等将攻打弘农和潼关。另外,江夏王刘义恭坐镇彭城,节度诸军。(宋国的各路统帅除宋文帝的亲信外,全部都是他的儿子(三子刘骏、四子刘铄、六子刘诞)或者弟弟(刘义恭)。可见这时候宋国的兵权已经牢牢掌握在刘氏宗室手中,这本是宋文帝希望看到的局面,却也给他身后潜在的内乱埋下了定时炸弹)

皇帝的动员令一下,反倒暴露出宋国准备不足的软肋。首先是供给不足,没办法,发倡议,上至王公、妃子、下至富民,捐献金帛、杂物以备军用;接着军中又报告兵力不足(搞笑啊,原来号称十万的军队都是纸糊瞎造的呢),好,发动青、冀、徐、豫、兖、南兖六州(南兖州在徐州以南,今天的苏北一带)民丁,每户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军令一到,十日之内全部装束好聚集到广陵或盱眙待命,另外又募集武艺精湛的壮士,加以赏赐;再来有司报告军费还不足,于是又下令后方的州郡,富贵人家以及和尚尼姑(这招狠,南朝时期的佛教寺院是相当兴旺的,财产都不在少数),一律借贷四分之一的财物,打完仗即归还。宋文帝喊了半天“封狼居胥”,结果自己的后勤工作都没做好,治世二十多年却没把自己的军事后备搞上去,从这一点上已经隐隐显出败相。

东路的主力进军顺利,北魏的碻磝、乐安守将都不战而走,宋军轻松取下黄河南面第一座重镇碻磝。萧斌作了个错误的决定,留经验丰富的沈庆之把守碻磝,却让那个言过其实的王玄谟继续向西,攻打滑台。

王玄谟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围攻滑台应该不难拿下。可他生性贪婪,一开始的时候滑台城里有好多民居都是茅屋,有人建议向城中射火箭,他却说:“那些可是我的财产,怎么可以烧了!”仗还没打赢就先盘算战利品的价值,真是可笑之极。后来城里的人拆了茅屋,改住土窑,这招再想用也不成了。附近的居民听说南朝北伐,踊跃支持,出粮出兵,前来投奔,王玄谟也不好好接待,不任命民兵的首领,却把他们分别改编到自己手下的各部中,然后给每家每户发放一匹布,要求交纳八百只大梨(估计是当地盛产的水果)。一匹布换八百只大梨,简直和抢食差不多,中原民心都被他给丢尽了。

北魏那边的援兵来得并不快,拓跋焘的意思是先养着等着,真的不行就先躲躲,到了冬天再出兵不迟。即便如此,王玄谟还是几个月攻不下滑台,吹牛打仗根本不是一回事嘛,宋军军心已然不稳。

这样子转眼就到了冬天,拓跋焘挥师南下,王玄谟的前锋垣护之在滑台西南探得军情,快马送书给王玄谟,劝他急攻滑台,不惜伤亡一定要攻下滑台作为守备的据点。王玄谟这个草包根本不听,自取灭亡。

拓跋焘骑兵速度多快,转眼就渡过了黄河,战鼓之声震动天地,王玄谟哪见过这么大规模的骑兵军团,早吓破了胆,宋军的精兵毫无战力,被魏军铁骑冲得大乱,死伤上万,丢弃堆积的军资武器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