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永嘉之乱 十五 两个赵国(第2/2页)

两个赵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对峙状况。事实上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头几年,两国由于都忙着解决本国内部和周边的一些小问题,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的机会并不多。两个赵国都想先在本国范围内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双方都采取了重视教育制度的措施。

在前赵,刘曜开办太学,并选拔好的学生和教师进入这样的国立最高学府,同时刘曜接受大臣们的建议,吸取汉国衰败分裂的教训,停止了大修宫室的工程,将资金用于军资和民用,应该说,相比于他的前任皇帝刘聪,刘曜还是在国内做了一点努力来改变国内疲敝的现状的。

后赵的石勒同样重视教育,尽管石勒自己不识字,但他在身边的汉族士人的帮助下对汉文化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和认识。领兵打仗在外,他也不忘随军带着一批读书人,给他讲解古代的史书,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常能做出独到的见解。

有一回讲解的是《汉书》,正说到郦食其劝说刘邦分封六国的后人为王,石勒当即大惊失色,说:“这个法子可要坏事的哪!高皇帝怎么就能得天下呢!”后来听说张良劝阻,这一政策并没有推行,他才点头道:“怪不得呢,这才对嘛!”

在汉族士人的长期熏陶下,石勒十分提倡儒家的经学,他在国内建立了一所太学,十余所小学,并亲自去到太学、小学考试学生,按经学程度的高低给予赏赐,还用经学进行考试,作为评定九品的标准。

对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可以看出刘曜和石勒都在对其进行改革。教育制度的发展是对于这个制度的很大冲击,想有大的进步是不可能,毕竟这只是一个开始,但可想见的是通过公元四世纪初的种种史实,中国的希望在于北方而非南方。所以我以为“五胡乱华”说得绝不确切,从某种程度上讲应该是“五胡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