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五章 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日本(第2/7页)

明治二十三年(1890),一个叫荒尾精的人在上海成立了日清贸易研究所,说是研究所,其实就是间谍基地——不光刺探情报,还顺便研究中国。作为此时已经有了些许名声的中国通,宗方小太郎也自然而然地被邀请加盟。

荒尾精这个人,大致跟小太郎一样,除了是情报工作者、大陆浪人之外,也是一位亚细亚主义者,并且他还有一个十分出名的理论,叫对清弁妄。

所谓对清弁妄,其实是一个挺自说自话的想法,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日本要通过战争对大清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一个和日本一样的近代发达国家,然后共同在亚洲防御西洋列强,绝不能战胜之后贪图割地赔款的这种利益,不然就是“有失大义”。

虽然后来的日本政府当然不可能不贪图割地赔款,但这套对清弁妄理论中的要求帮助中国进行所谓的“改造”,以及日中两国“共同提携”的调调,也是非常深入日本人人心的。

而宗方小太郎,正是其中的一员。

在日清贸易研究所里,小太郎开始对大清各方面的情报进行正儿八经的打探,并且得出了不少与当时世界大众看法所相反的结论。

此时的大清已经搞了三十来年的洋务,北洋水师也基本羽翼丰满,因此无论是舰队本身还是大清帝国,都普遍被世界所看好,认为亚洲龙头甚至是世界黑马,非大清莫属。

但宗方小太郎却并不这么看。他表示,把大清帝国当黑马,那是很愚蠢的,属于“见其形而下未见其形而上者”。

在小太郎看来,观察一个国家其实和观察一个人一样,应该先“洞察其心腹”,然后再“及其形体”,洋务运动下的大清虽然有了不少改进和发展,但无一不是表面功夫,属于“形体”,而其“心腹”,早就烂光了,再怎么搞,也无非是“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根本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那么,这心腹烂光的根源在哪里呢?

宗方小太郎认为,在于腐败。

不光是官场的腐败,更是人心的腐败。

用小太郎的原话来讲,就是“全民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人心腐败已达极点”。

用我的话来讲,就是国民心态已经到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地步。

几个日本人,在上海搞了个贸易研究所,就把中国的问题摸到如此透彻的地步,不得不说真的是非常可怕。

在研究所里待了几年之后,甲午战争爆发了。宗方小太郎自然就此投身于战争,把社会情报暂且放在了一边,搞起了军事情报。

可以说,在整场中日甲午战争中,宗方小太郎是最大的幕后功臣。因为他的努力,使得日本方面在战前获得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情报:

第一,高升号的出港日期,是他打听到的,正因为有了这个情报,才能使得东乡平八郎他们顺利地打响了甲午海战的第一枪,并且还打赢了。

第二,北洋舰队离开威海卫的时间也是他打听到的,从而使得日本联合舰队可以抢先一步在9月15日于黄海大东沟布阵,虽然世间都认为黄海海战是遭遇战,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看,其实是一场以逸待劳的埋伏战。

只此两件,使得宗方小太郎名声大噪,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本庄繁更是亲口表示:“宗方小太郎,为君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话再说回康有为。

戊戌变法被镇压之后,康先生一直都不甘心于失败,总琢磨着怎么东山再起,但他很明白自己势单力薄,因此一直想要找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只不过这靠山在大清境内是肯定找不着了,于是他又想到了日本人。

凭着敏锐的直觉,康有为认为能够将大清的国情和军事机密情报拿捏刺探得如此精准,他宗方小太郎必然有过人之处以及丰富的各种资源,如果跟他合作的话,大事应该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