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四章 维新真相(第6/8页)

结果老太太那火还正没消呢,一见来了个叫板的还是有蛊惑皇上卖社稷江山前科的,当下一拍桌子:把他给我逮了。

于是杨深秀也入狱了,跟康广仁、杨锐、刘光第、林旭还有谭嗣同关在了一块儿。

其实康广仁是最悲催的,他实际上根本就不是维新党,既不会维新也不懂变法,纯粹就是跟着康有为到北京蹭饭来了,他唯一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康有为的弟弟。

为此这哥们儿在牢里的时候一直哭天抢地,说苍天哪这叫个什么事儿啊,哥哥犯了法,哪还有让弟弟顶罪的道理?

28日,在没有经过任何审判甚至连个走场的过堂都没有的情况下,上述的那六个人就被集体处斩于北京的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搞完光绪搞完六君子,慈禧还准备来一次全国大扫荡,老太太一手拿着保国会的名册,一手准备派人按图索骥,把那些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可派谁管这件事儿呢?

太后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李鸿章。

其实慈禧真的是很信任李中堂,对内对外,只要有他就不怕了。

可结果没承想老爷子进了宫面了圣,一听说是要派自己抓维新党,当时两腿一软就跪在了慈禧跟前:“太后,其实老臣也是维新党啊。”

其实他不算是维新党,当年老头儿要给强学会捐钱人家还不收,门槛都不让进。

但太后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实际上李鸿章是想请她高抬贵手——现在既然这康梁党人的核心已经被如数抓获了,而且他们想要合邦也没合成,那么干脆就到此为止吧。至于那些心存维新之志但不过是被一时蒙蔽的路人甲乙丙,放他们一马得了。

老太太琢磨了一下,同意了。

就此,这场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收场了。

因为持续了一百来天,所以史称“百日维新”。

对于这场维新,爱的人极爱,恨的人极恨。爱者称之为启蒙革命;恨者则鄙之为动乱谋反。无论古今,两者皆不在少数。

其实根本没必要那么极端,所谓维新变法,无非就是一群读书人为了国家命运和自我前途而搞起的一场国家改革罢了,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因为始作俑者们没有被斩尽杀绝而且还给他们逃去了国外的缘故,从而使得口舌之下,让这场运动凭空添了不少悲壮的颜色。

而失败的原因,通常是在中学历史课本里被定了论的,就是主要因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这话我不知道怎么去评价,因为我压根就没看明白。

你觉得明治维新那会儿,天皇夺取政权,得到了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了吗?

别闹了,在明治维新的十几年之后,还有不少老农在田间对孙子说,他奶奶的,现在这日子苦逼的,哪能和幕府那会儿比啊。

如果真要说戊戌变法为何失败,那么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康梁这伙人不了解日本。

你不要以为我在逗你,虽然康有为给过光绪两本书,一本《日本变政考》,一本《俄大彼得变政记》,但实际上维新变法的蓝本是完全照着日本的明治维新来的。

在他康圣人眼里,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简单来讲第一是因为天皇政权推翻了幕府政权;第二是日本武士齐心协力,一同改革。

因此大清变法要想成功,也得上面推翻幕府,下面士人响应。

应该讲,这道理并无大错。

那么,谁是大清的幕府?谁又是大清的武士?

康有为认为,慈禧太后就是幕府,而广大读书人,就是大清的武士。

这,就是谬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