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四章 维新真相(第2/8页)

谭嗣同想想似乎也是这个理,于是便问,你要多久才能准备好?

袁世凯说大概得十天吧。

谭嗣同说十天不行,十天黄花菜都凉了。

袁世凯说那就七天吧。

谭嗣同想了想,说最多给你两天。

袁世凯连忙摇头,表示两天实在太短。

就在双方为了要准备多少天而讨价还价的时候,袁世凯忽然一拍脑袋:“其实我等未必要出兵围颐和园啊。”

谭嗣同不解:“袁大人何意?”

“太后和皇上不日即将巡幸天津,届时军队云集,只要皇上一寸朱谕,有谁敢不从,又有何事怕不成?”

袁世凯说的是真事儿,光绪在召见他的时候确实有说过在金秋时节会和太后一起去检阅小站新军,谭嗣同也知道此事,而且这个计划也确实比冷不丁地抽调军队去围颐和园跟荣禄硬拼要来得保险得多,于是他连忙表示,那就先按照你说的来吧,天色已晚,在下先行告辞,有变动我会随时通知你的。

袁世凯说那我就不送了,谭大人路上小心。

20日,袁世凯接到了上司荣禄的电报,要其速速返回天津——为何此时此刻,荣禄会发来这样一封要命的电报?我们待会儿再说。

临走前,袁世凯入宫再度见了光绪皇帝一面,算是辞行。

在会面时,袁大人很隐晦地向皇上表示,维新变法虽是好事,但不可操之过急,而那些维新党人,则无一不是“阅历太浅,办事不能缜密”,而且“倘有疏误,累及皇上,关系极重”。

光绪没有说什么。

中午,袁世凯坐火车回了天津,然后当天晚上,他就找到了直隶总督荣禄,密报了维新派要发动兵变的消息。

这也就是闻名于你历史教科书中,日后成为袁世凯人生最大污点之一的“出卖维新党人”事件,按照民间说法,此事不仅让袁大人从此不齿于市井,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康梁维新变法的失败。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应该讲,不是。

首先,维新变法绝不是什么光荣伟大正确的大好事,甚至可以说是恰恰相反;其次,变法的失败也跟袁世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最后,袁世凯绝非什么叛徒。

不信,咱就接着往下说。

就在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的第二天(9月19日),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返回皇宫,没有任何征兆。

后来的老百姓很想当然地认为是袁世凯告密的结果,但事实上此时的袁大人还在北京,并未跟荣禄会面,也不可能直接面见老佛爷。

让太后回宫的原因是因为这一天维新党核心之一的杨深秀给光绪上了一道折子,主要内容有二,第一,说臣听说伊藤博文现在正在京城,此人乃日本名相,皇上您应该见他一面。

这没啥,很正常,谁也没法挑理儿。

但问题是内容二,杨深秀在折子里表示,大清现在都这副鸟样了,一个人是肯定玩不转了,干脆跟别人一块玩儿吧。

所谓的一块玩儿,就是合邦,指的是跟日本、英国还有美国组成四国联邦,四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合力同心,屹立于世界。

当然了,由于此事听起来比较有点数典忘祖,所以杨深秀还特意在奏折里劝了光绪:“勿嫌合邦之名为不美,诚天下苍生之福矣。”

这个奏折,其实不光是杨深秀个人的意思,而且还代表了以康有为为首的整个维新派。

我没有骗你。

事实上康有为早在和伊藤博文会面之前,就跟时任日本驻清特命全权公使矢野文雄保持着频繁的来往,两人之间谈得最多的,就是“中日合邦”。

康先生认为,当下的大清帝国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虽然维新变法很有必要,但如果真要掏心窝子说的话,与其维新变法,还不如直接来一剂更猛的猛药——跟日本合为一体,让日本人直接地把明治维新的经验和改革手段引进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