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三章 戊戌变法(第5/8页)

因为伊藤博文在这个时候来访必然与维新变法有关,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在席间,很多人都非常热情地请求伊藤前首相能将日本的先进经验带给大清,让大清早日成为和日本一样的强国,对此,伊藤博文频频点头应诺,说在下一定会的,一定会的。

然而就在这一团高兴的当儿,却突然发生了意外的情况。

荣禄离席了。

没有任何征兆,荣总督忽然就站起了身子,一声不吭地离开了现场,同时脸上很不好看。

作为东道主,作为守旧派首领慈禧太后的心腹,荣禄在大伙一致对变法维新无限看好的气氛下做出这样的行为,这让伊藤博文心中顿时明白了些什么。

9月14日,伊藤一行来到了北京。他们首先来到了总理事务衙门,跟负责人庆亲王奕劻见了一面。

因为有了之前荣禄的经验,所以伊藤博文也就不再一味给新政唱好了,而是自动进入了八面玲珑的模式,在跟奕劻会谈时,他表示,这个变法维新么,说是说维新,其实主要行政还是要重用老成之人,那些少壮派,不是不用,而是不重用,让他们先辅佐老人,打打下手,等成熟了再说。

奕劻是后党,听了这话自是喜上眉梢点头连连,夸赞伊藤大人不愧是东洋名相,真材实料。

但其实私下里,伊藤博文是这么评价这场变法维新的:“说实在的,如果大清皇帝见我并问我关于变法之事,不论从道义上还是实际角度出发,我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说了,他能做吗?就算去做,又能做到什么程度?你看着总理衙门的官僚们,有几个真心想要变法的?而且最近皇帝又突然提拔了那么多新人,如此操之过急,又难免离散了老人们的心啊。”

所谓“突然提拔了那么多的新人”,指的是在9月1日,时任礼部主事王照想要奏请光绪皇帝出国去日本走一趟,亲自实地考察一番,再回来搞改革。但是被礼部尚书怀塔布认为是天方夜谭,不肯转呈,于是双方吵了起来,王照一度还准备弹劾怀塔布阻挠新政——这在变法期间算是很大的罪名,不亚于叛国投敌了,于是怀尚书在不得已之下,只能代为转呈。

9月4日,日理万机的光绪皇帝知道了此事,便立刻赏了王照三品顶戴,并着为四品京堂候补,以示鼓励。

同时,以怀塔布为首的五六名高官,也被以阻挠新政为名撤了职。

接着,就在王照升官的第二天,光绪召见了维新派核心人物谭嗣同,然后任命谭嗣同以及同为核心的林旭、杨锐、刘光第为军机京章行走。

军机京章行走简称军机行走,虽比不得登堂入阁的军机大臣,但却也有足够的实权,民间俗称小军机或小宰相。

一边是罢黜旧人,一边是提拔新人,雷厉风行手段如火,这让伊藤博文感到了些许不安,再加上之前荣禄的态度,更让他觉得,大清的维新变法,其实蛮岌岌可危的。

从庆亲王奕劻的总理衙门出来后,当天下午,伊藤博文又来到了贤良寺,拜访了他的老朋友、老对手、老冤家——李鸿章。

伊藤见李中堂主要为了两件事,首先是台湾交割问题,虽然三年前就已经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已把台湾割给了日本,但因为各种交接工作的缘故,使得当日当时的明治政府仍没有把宝岛拿到手,于是伊藤前首相便代表了天皇,向李前中堂催促,问你们啥时候能把台湾拿来?

李鸿章说你不要急,总归是你们的了,赖又赖不掉,多等一两个月又有啥关系?已经是口中之物了,就不要再咄咄逼人咧。

而伊藤博文却说,虽然已在口中,但尚未下咽,总觉得不能安心。

然后两人大眼瞪小眼了好一会儿,觉得似乎也谈不出个所以然来了,于是便自动转移到了第二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