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二章 “维新派”和革命党,登场!(第5/6页)

结果刚回去就跟官兵打了个照面。

就这样,他被抓了。

在狱中,陆皓东受到了严刑拷打,要他招供同党——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因为前面说了,若是不看名册,孙文这伙人自己都不知道谁跟谁是同志,现在你逼着陆皓东说,他怎么可能说得出来。

更何况就算说得出,人家也不会说。

只见那陆皓东在棍棒皮鞭之下奋笔疾书,痛斥朝廷腐败官僚祸国,并大声疾呼:“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被捕后的第十一天,也就是11月7日,陆皓东英勇就义,年仅27岁。被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乙未广州起义失败了,不过万幸的是除了陆皓东之外,其余的核心骨干基本都安全脱逃毫发无损。其中主策划人孙文先是去了香港,然后又在仍不得安生的情况下,于当年11月去了日本,在那里,他剪去了辫子,换上了西装,从此不再是大清的子民。

之后,孙文又辗转英国加拿大等国,可能是觉得那边都不怎么好混,所以在明治三十年(1897)的时候,再度来到了日本。

这一年,他结识了两个对自己政治生涯而言非常重要的日本人,一个叫宫崎滔天,一个叫头山满。

宫崎滔天,熊本人,日本近代社会活动家。

所谓社会活动家,在我看来就是那种十处打锣九处在,不管社会上发生什么他都能参上一脚的家伙,巧得很,宫崎滔天还真是这样的人。

他是日本近代新闻之父德富苏峰的弟子。德富苏峰这人吧,除了搞新闻之外,还兼带传播自由民主思想,受其影响,宫崎滔天也成了个自由主义者。

明治二十四年(1891),宫崎滔天进入外务省当差,主要工作是监视中国方面的动向,具体一点,就是密切注意在中国大陆一切针对现行政府的秘密组党结社行为。

你不得不说日本人在中国的情报工作搞得已经到了一个极为可怕的地步,公元1891年,公知领袖康南海刚刚在万木草堂开坛布讲当校长,革命先驱孙中山尚且还正琢磨着怎么给李中堂写信物尽其流,再加上此时北洋水师正值巅峰,几乎没有人想到需要改革,更不会有人想到要搞革命,可日本人却已经开始注意即将到来的一些变化,对此我们只能说,这帮人简直比大清还要了解大清。

在外务省工作期间,宫崎滔天认识了不少清国和朝鲜的政治人物,在和这些人的接触过程中,他逐渐地变成了一个亚细亚主义者。

亚细亚主义,也叫泛亚洲主义。简单而言,就是联合亚洲诸国反抗日益入侵亚洲大陆的西方殖民者,再说得透彻一点,即黄种人联合一起,打倒白人。

这套理论其实在明治维新之初就已经产生了,当时的说法是联合大清,带领朝鲜,一起打造一个以日清为首朝鲜为跟班的黄种人联盟,共同抗击欧洲列强。

然后在明治十三年(1880),一个叫曾根俊虎的海军大尉成立了日本史上第一个泛亚主义社团——兴亚会。

曾根俊虎当时负责对华谍报,精通中文,和宫崎滔天的哥哥宫崎八郎是旧识。

到了甲午战争后,亚细亚主义的主要理论则已经演变成了“日本带领中国和朝鲜共同抵抗西方列强”了。

话再说回宫崎滔天,自从他跟孙文两人相见之后,可谓是一见如故,就差撮土焚香拜把子了,尤其是对孙文的革命志向,宫崎君更是钦佩得不能自已。

不过和梅屋庄吉有所不同的是,宫崎滔天不怎么有钱,不能给予革命事业以太多的直接帮助,所以他决定把自己的一个哥们儿介绍给孙文。

那人就是头山满。

头山满,日本亚细亚主义界巨头。

他是福冈县人,虽是武士家庭出身,但自幼清贫,少年时代曾经有过沿街兜售红薯贴补家用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