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四章 剑指台湾(第6/10页)

总而言之,这位沈将军确实是能文能武,既会开火炮又会打嘴炮,而且挺体贴,属千百年来罕见之能将,没有比他更适合防御东南沿海的战将了。

只不过自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起,沈将军就已经告退回乡了,虽然福建巡抚黄承玄在收到琉球方面通报时就已经于第一时间亲自登门相请,把他重新求出了山,但截至明石道友舰队前来之时,沈有容尚且还在路上,因此黄巡抚不得不先想他法,把眼前的这拨人给对付过去。

他找来材官一名,叫董伯起,命他出海前去刺探敌情。

所谓材官,就是指比士兵地位少许高出一些的下级军官。

然而不幸的是,这董伯起走了一天都不到就有噩耗传来,说人被抓了。

这场悲剧是这样发生的:话说这位董材官倒也不是那种大脑长肌肉的有勇无谋之辈,侦察之前,他着实有费了一番心思——找来了一艘小渔船一套打鱼工具,装成渔民的模样出海,然后偷偷地靠近明石道友的泊船点。

虽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但偏偏董材官运气不好,还没得虎子,就让虎子他爹给发现了。当时日本船上就有人禀报明石道友,说来了一艘船,老大你看我们是不是干他一票?

得报后的明石船长立刻带人来到甲板上,对小渔船实施了侦察性围观。

此时的董伯起充分展现了一名大明军人的良好心理素质——虽被虎视眈眈,但丝毫不为所动,仍是一叶扁舟海中游,时不时地还抛个渔网拉两下,示意对方,自己纯粹就是个无辜的渔民。

可作为村山家头号家仆的明石道友,那也不是吃干饭的。

他很快就发觉眼跟前的这厮行迹诡异,很是可疑,于是便让手下把他给抓上了船进行审问。

两人四目相对了一番,明石道友先开了口,问道你是什么地干活?

董伯起一脸憨笑,回太君,打鱼的。

“干这行多久了?”

“自幼便随家父奔波于海上讨生活。”

“其他人见了我们就走,为何唯独你不但不走,还敢靠前?而且对答如流,尊驾当真是区区一介渔夫?”

“……”董伯起一时语塞,但还不肯放弃,仍是装傻卖萌地表示自己因为家里穷得紧,急等钱用,必须出海打鱼,因此也就顾不得这许多了。

“那么我再问你。”明石全登微微一笑,“既是自幼的渔民,为何身上没有鱼腥味?”

一般打鱼的,身上会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股海鱼的味道,就能厨师身上通常会有油烟味一样,但董伯起当天上午还在衙门当差,临时弄了一艘小船一张渔网一件破衣服出来侦查,哪会有什么鱼腥味。

一看身份已经败露,他也就不再装活老百姓了,大吼一声:“倭寇!”

明石道友一惊。

“我大明已经准备了战船五百艘,尔等倭寇,顷刻间就会化为齑粉,还不快快投降,送爷爷上岸?”

刚刚被冷不防一声喝吓得差点被口水给噎住的明石道友这会儿已经缓过劲来了,顿时大怒,拔出随身腰刀,大喝道你当我傻吗,还五百艘,你们真要有五百艘船还至于派你化装成渔民来刺探情报哦?来人,给我拉下去关起来!

不过,既是已派人前来刺探,那么说明大明早就盯上了自己,此时此刻多半也有所准备,自己只有孤船两艘,贸然进犯并不明智,再加上连日来烧杀劫掠亦有不少收获,因此明石小队长当即下令小分队走人,反正董伯起已被扣押,日后要再有交涉至少也算是个筹码。

就这样,明石道友回了日本,但村山舰队却并未撤退。

且说之前因风暴而损坏的那七艘船,这会儿已经在琉球都被人修好了。本来船上的人都准备打道回府返航日本了,但仔细一琢磨这么做似乎不太合适,尽管当下舰队长村山等安人并不在,但万一事后问起来要是知道了自己仅仅只是走了一遭琉球便直接回了家,那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