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三章 发兵琉球(第6/11页)

所以在动手之前,岛津家久决定先跟对方谈谈。

庆长十三年(1608年),萨摩使者造访了一趟首里城。

要说这群人真是具备了开门见山的萨摩美德,见了尚宁王后连茶都来不及喝一口,便直接表示,你们琉球干脆臣服了我们吧!

尚宁王当时就愣住了:你吃错药了?

萨摩人连连摇头:不不不,我们是认真的,如果贵邦不肯臣服的话,那我大萨摩就只有来强硬的了。

尚宁王是真的很莫名:如此蛮横不讲理,这还是人干的事儿吗?

萨摩使者仍是摇头:不不不,吾辈乃仁义之师,师出无名的事情是不会干的,打你们,自然有理由。

什么理由?

因为你们欠钱不还。

这是实话。

在和萨摩的多年贸易经济往来中,琉球朝廷确实有问对方借过不少次钱,仅尚宁王在位期间,他们和岛津家就至少借过五次钱。

但是请你注意,虽然次数是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金额也很多。

像尚宁王,前后五次拢共也就借了250贯文,当时日本国内铁炮一杆差不多在百贯左右,也就是说,最多相当于三杆洋枪。

不过借了就是借了,再加上的确未有归还,因此人家真要拿这事儿当借口来揍你也不是不行,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打得过人家。

应该讲,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来看,当时的琉球要想在军事上战胜萨摩藩,连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没有,不过在萨摩使者给出投降期限扬长而去之后,琉球朝廷上下却并未出现一边倒的投降带路风气,相反倒是主战派的声音更为响亮些。

这主要是包括尚宁王在内的很多琉球权贵都相信,如果日本人真要胆敢犯境,那么大明王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当然,也有不少大臣认为,明朝未必会管咱们,就算管了,也免不了一场生灵涂炭,你看朝鲜,在大明出兵前八道领地里有七道被倭寇占据,饱受战火肆虐,与其这样,还不如低个头得了,即便不是直接跪地求饶投降称臣,那至少也给纳个贡呗。

眼看着这边两派正炒的火热,那边则已然是刀剑出鞘了。

庆长十四年(1609年)三月四日,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岛津家点兵三千,战船百艘从萨摩出发,领军大将是当年在露梁海战中抄过李舜臣后路的桦山久高。

临走之前,岛津家久还搞了一次阅兵仪式,为了鼓舞士气,时年七十有二的前任当主岛津义弘也有策马列席,在共同祭拜过列祖列宗八方神灵后,三千将士踏上舰船,扬帆远航。

因为途中遭到风暴,故而船队被吹散分为三支,其中,总大将桦山久高部于当月7日早晨在奄美大岛笠利湾的津代凑(今奄美市笠利町手花部的津代地区)登陆;副大将平田增宗则率大部分武士在同日申时许于笠利湾的深江浦登陆;第三支部队在奄美大岛西南的西间切(今大岛郡宇检村宇检)登陆。

虽说在日本人来之前,一些强硬主战的琉球官员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食君禄忠君命,人在城在人亡城亡,大有一副来信砍的派头,可当他们看到当年在朝鲜搞死过李舜臣,在关原爆过德川家康的岛津家武士真的就近在眼前的时候,立刻二话不说,纷纷连夜就带着家眷细软跑了。

还有没跑的,则直接当了带路党,比如奄美大岛的一些酋长就对登陆上岛的萨摩军异常友善,不仅不抵抗,干脆箪食浆壶夹道欢迎,以接王师。

当月24日,日军三路汇合,直驶琉球本岛,一路上几乎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尽管琉球军民组织了些许抵抗,但下场基本无外乎被瞬杀。

4月1日,三千人马齐聚首里城下。

首里是王城,尚宁王是国君,就算想逃,也已是无路可去了,于是只能调集御林军四千余人出城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