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二章 国书又来了(第4/5页)

因此朝鲜通信使对德川秀忠说得很明白:不图归还人数多寡,只求有同胞能落叶归根。

言下之意,就是给个面子呗。

本来为人就厚道的秀忠听了这话,当下便答应了对方,下令当年去朝鲜掳过人口的诸侯,多多少少凑几个人出来,让通信使给带回去。

对于幕府的痛快答应,朝鲜人自然是感激之情不言于表,而德川秀忠也挺高兴,觉得自己行善积德,又做了一件好事儿了。

可事实却绝非如此。

且说自日朝两国国书外交再开之后,朝鲜那边派了好几拨通信使,他们的主要任务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奉命带回当年在战争中被掳走的朝鲜老百姓。而这些使者倒也不辱使命,每回来每回都不空着手回去,总能带回十几二十个同胞。

然而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被带回朝鲜的俘虏,往往只被送到釜山港,然后由全副武装的士兵带着下船,发给只够吃5天的干粮,之后便再也无人问津,任由其自生自灭。

不仅如此,当时的朝鲜官民对俘虏们也是白眼相待,认为他们是不可饶恕的朝奸,是比日本侵略者更可恨的二鬼子(有甚于彼贼),故而也没人会对这些只有5天口粮的同胞施以援手,大都是怀着愉悦的心情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

事情传出去之后,留在日本的朝鲜人顿时慌了,原本这些人虽然苦些累些,可身在异国他乡好歹还能有口饭吃,现如今要真跟着朝鲜通信使一起踏上归途,那可就连活路都没有了。

于是搞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原先欢天喜地主动要求回归故里落叶归根的朝鲜俘虏们,一听说祖国的通信使们又来了之后,忙不迭地哭天抢地找到日本领主,跪求他们行行好,千万别放自己回家。而日本那边么也正好确实缺人干活,便顺手行个方便,告之朝鲜使者说,因为战争结束也快十来年了,朝鲜俘虏基本上都已经完全扎根我们日本社会了,再要把人这么挪回去似乎也不太人道,反正你们已经赚足面子了,干脆见好就收吧。

就这样,事情便算是告一段落,不了了之了。

不过这并不影响日朝两国的关系。

因为在庆长十三年(1608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影响中朝关系的大事件。

话说当年二月一日,朝鲜国王宣祖李昖病逝于平壤,享年56岁。

继承者是他的儿子光海君李珲。按照惯例,朝鲜方面上奏北京,请明朝批准此次王位更迭,进行正式册封。

这个大家都明白,也就是走个过场。可偏偏没想到发生了意外情况,明朝拒绝了朝鲜人的请求,表示不能册封光海君为朝鲜王。

理由是光海君乃庶出的次子,虽说宣祖李昖先后两个正房大老婆木穆仁王后和懿仁王后都没能给他生下嫡子,但光海君上头还有一个庶长子的哥哥叫临海君,在大明看来,自古立长不立幼,这光海君当国王,不妥。

可问题在于临海君这人属于典型的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成,不仅志大才疏且品行恶劣,经常招猫逗狗见利忘义外加调戏良家妇女,故而李昖活着的时候就非常讨厌他,专门立了次子光海君为世子。

更糟糕的是,这位临海君还有历史问题——当年太阁侵朝,哥们儿奉命去咸境道征兵,可没承想那些征来的士兵当下就发生了哗变,投了前来攻打的加藤清正,不仅如此,还顺手把临海君本人也给抓了,当见面礼送给了日本人。

之前也说过,那会儿的朝鲜虽然打仗没什么本事,但对于在日本阵营那边待过的同胞,不管是故意投靠还是无意被抓,大家都非常痛恨。

因此,不管是从先王遗愿还是人心向背,这王位都没那临海君啥事儿了。

可偏偏明朝死活不干,负责管册封藩属的礼部坚持声称,既然长子还在,就不应该立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