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十三章 朝鲜告急,大明出兵(第5/6页)

龟船在当时的朝鲜,是一种失传数百年,近乎传说的武器。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410年,当时也被称之为“戈船”,用来抵御猖獗一时的倭寇和女真人。可在此之后,朝鲜进入了将近两百年的和平期,这种造起来又麻烦又费钱的玩意儿,也就渐渐被废弃了。一直到公元1591年,李舜臣担任了全罗道水军节度使后,他决定为海军事业做点贡献,比如将传说中的龟船重新造出来。经过一年多的苦心钻研,李舜臣和他的手下终于制造出了当时第一艘龟船,并且顺利通过试航。

该船全长在三十米以上,船首树立着龙头,该头能散发出硫黄气体,用来扰乱敌人的视线,方便自己穿梭于敌阵。另外,龙头的开口处还搭载了一门射程在三百到五百米的大炮,并且在它的下面,还附带了用于撞击的武器。不仅如此,在船的四周分布着七十多个火枪口,用来对外发射火枪,从远处打击敌人。

全船有两支桅和一对帆,并同时也利用了桨来加快速度。这就意味着和日军的舰船相比,龟船的速度更快,更灵活。

在防御方面,龟船从船身到船顶,都有铁甲覆盖,并且,为了防止被人登船实行攻击,李舜臣还非常周到地在铁甲上安装了大量的铁钩铁刺,目的只有一个:谁碰扎死谁。

总而言之,这种东西能轰大炮,能放火枪,能撞,浑身上下带刺,见势不妙还能吐烟逃跑,的确对得起“传说中的武器”这个称号。

当然,也不是说就完美无缺了。

事实上,一旦碰到大风大浪,龟船依然是铁棺材一副,最多外形独特了点,是乌龟状的棺材。所以李舜臣自己都很少坐这玩意儿,一般情况下他的专用舰是朝鲜传统的板船。

好在上天还是站在了他那边,在这次行动中,并没有出现什么恶劣的天气。

反倒是日军方面,当得知李舜臣和友军会师之后,急于立功的脇坂安治不顾九鬼嘉隆的劝阻,执意带着所辖的七十余艘舰船开赴战场,准备过一把孤胆英雄的瘾。却不料他的船队到达巨济岛和加德岛之间的见乃梁时,碰到了强逆风,从而无法有效前进,不得不在唐浦暂时停靠。

由于李舜臣一直非常注意有效利用情报,所以,他很快就知道了敌人的踪迹以及船数。

该是下决断的时候了。随行的元均表示,自己愿意作先锋,突击这股停泊的日本海军。

但是李舜臣表示反对。

他告诉元均,自己早已定下了计划,决定先派出小股部队引诱日军继续前行,然后再包围歼灭。

元均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李舜臣则更加坚定的表示:反对无效。

元均只得附议,但是梁子就此结下。

再说脇坂安治,他正在抬头望天,等待强风过去自己好继续赶路,眼前却突然就出现了好几艘朝鲜船只,以为是李舜臣前来偷袭。他立刻跳了起来,指挥船队全力攻击对方,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朝鲜船并没有做任何进攻或者反击,只是在他眼前晃了一圈便走了。

于是脇坂安治断定,李舜臣是个除了偷袭捞便宜之外一概不会的家伙,一看偷袭失败,便立刻灰溜溜地逃走了。

他自然不能放弃这次绝好的机会,再次下令全军,顶着强风开始追击。当日军追到了一个叫做闲山岛的地方时,被包围了。

接下来是朝鲜海军痛打侵略者的时间。

面对激烈的进攻,被打得连头都抬不起来的日本人决定逃走,他们的七十艘船被击沉了五十九艘,而朝鲜方面的损失仅仅为四艘。

这就是差距。

这场惨败,惊动了在日本的丰臣秀吉。

他在仔细听取了各方面传来的详细经过后,对九鬼嘉隆下达了以下命令:放弃和朝鲜海军的作战。

从此,九鬼嘉隆的海军作战总司令变成了补给线运输负责人,除了给朝鲜的其他远征军送点粮食兵器之外,尽一切可能避免和对手,也就是李舜臣发生军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