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四章 鉴真和尚的六次“偷渡”

日本人晁衡在长安的活跃与种种传奇让很多中国人对日本这个东邻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尽管明知道日本的物产肯定没有大唐丰富,生活质量当然也不会有大唐高,但依然有不少人愿意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

还有一些人则觉得日本是兄弟之邦,应该为兄弟做些什么。

话说在大唐的扬州,有一座大明寺,寺里有个和尚,叫鉴真。

他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人,十四岁时出家当沙弥,得法名鉴真。

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七岁的鉴真和尚正式受戒,之后游学于长安、洛阳等地,二十二岁时,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精通佛法的律宗僧人。

律宗就是以戒律为立宗原则的佛法门派,重视从内心巩固和发展“止恶兴善”的作用,内部又分为南山、相部、东塔等派别。鉴真本人属于南山律宗,不过他同时也研究法相宗跟天台宗,涉猎相当之广。

二十五岁时,鉴真结束了游历生涯,回到家乡扬州,进了大明寺当和尚,经过二十年的刻苦努力,在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时成为了大明寺方丈,同时也是当地的佛门领袖。

后面那句话不是唬人的,因为当时在鉴真手底下受戒的信徒高达四万多人,所以他也被誉为“江淮之间,独为化主”。

他本以为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了,但却没想到还是意外地轰轰烈烈上了。

唐天宝元年(公元642年),两个日本留学僧来到了大明寺,一个叫荣睿,一个叫普照。

两人是奉了圣武天皇以及舍人亲王之命,以留学僧学佛法的名义来到大唐物色得道高僧的,目的是为了将其聘请回日本,主持佛教工作。

之所以要请外来的和尚,倒也事出有因。

此时的日本,虽然有佛经,有寺庙也有和尚,同时还不乏高僧,但却没有正规的戒律和宗派。

我们都知道,通常你要当和尚的话,得受戒法之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僧尼,但日本当时压根连戒律都没,所以自然就无从谈起受戒二字了,基本上只要有个师傅肯带你,你就能当和尚,最狠的是后来许多人干脆连师傅都不要了,直接自己悟道,悟出来后再剃个光头,那就算是僧人了,专业术语叫做“自誓受戒”。

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产生了很多佛门败类。

更糟糕的还不在这儿。

自圣德太子起,日本就是个敬佛之国,对于出家和尚,朝廷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免除课税。

所以很多农民为了逃避沉重的复制品“租庸调”制度,从而选择了自行出家当和尚,反正没戒律,即便光着头也照样能喝酒吃肉,跟原来没有任何区别。这种行径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以及社会风气败坏,但奈良朝廷却一筹莫展,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来控制这日益增多的光头党人数,想来想去,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把“真正的佛教”引入日本,用正统的戒律来清洗目前混乱的日本佛教界,把那些不合格的和尚赶回去继续种地。

再说那荣睿、普照两人到了大唐之后,四处打听筛选,最终认定,只有扬州大明寺的方丈鉴真,才是能够真正拯救日本佛教的救世主。

说白了就是想挖墙脚。

不过,在听明白对方的来意之后,鉴真却答应了他们的邀请。

其原因本章开头就说过了,当时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往来交流相当频繁,两国的人都各自对对方有着很大的好感,其实早在荣睿、普照两人来大明寺之前,鉴真就和遣唐使中的留学僧接触过,也听说过有个叫阿倍仲麻吕的日本人,不但高中进士还当了大唐官员,尽管那会儿还没考虑过去不去日本这种事情,但鉴真本人对日本以及日本朋友有好感却是真的。

所以现在既然日本那边需要自己去普度众生,传播正统佛法,那无论是出于对日本的好感私情还是出于一个一佛门弟子的责任,都是有必要走一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