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一章 遣唐使物语:当年最重入唐人(第2/9页)

通常来说遣唐使中的外交人员在历经礼见和对见两关之后,任务便算完成了,可以先回住的地方歇着去了。

遣唐使的住所叫做外宅,外宅所在的周边一块,是禁止唐朝居民进来的,同时也不让外交人员出去,这主要是为了双方的安全考虑。首先是为了大唐的安全,怎么说你也是一外国人,让你到处走来走去随便看,那岂不是连国家隐私都没了?其次则是为了遣唐使本身的安全着想,毕竟你初来乍到对长安又不特别熟汉语也没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要让你到处乱跑万一走丢了怎么办?再被坏人抓去当外国奴卖黑砖窑里头算谁的?

不过虽然上述确实是当时规定的律法,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会有例外,毕竟那个年代的各种警备技术还落后得很,而且中国人本身的性格就是来者是客,既然是客当然不会真把你当贼防着,所以遣唐使们还是有不少机会可以零距离接触长安百姓,切身体验大唐社会的,比如可以去集市逛逛,买一些好玩的好看的珍奇异宝回国。

外交任务完成之后,就该回国了。这是一件让遣唐使们非常不情愿的事情,从历史记载上来看,除了安史之乱以及晚唐等动荡时期,大多数遣唐使都希望自己能够长期住在长安,如果一定要给一个期限的话,那最好是一万年。

不过这显然不可能,就算唐朝答应了,倭国也不会答应,于是万般无奈之下,大家只能收拾好行李,登上回国的船,临走之前,还要再见一次唐朝皇帝,请求准许放行,这叫“辞见”;而唐朝皇帝除了准行之外,往往还要好言告别几句,再给上国书一封,以增进两国友好,有时候还会指派一名唐朝的官员跟着一块儿去倭国回访,这叫“送使”。

而能够长期以遣唐使身份留在长安并且也不用住外宅的,只有一种人,那便是第二类遣唐使:留学生。

比起外交官,留学生要比较自由,但作为代价,他们的生活将非常艰苦。

在唐朝,留学生一般学习的场所是传说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里一般又分为六个学院,分别是四门学、太学、国子学、律学、书学和算学。

前三个学院是读正儿八经的圣贤书的,后面三个是培养律法、书法和数学这三门专业人才的。

在圣贤书学院里,一般学生要参加旬考、月考、季考、年度考以及最后的毕业考,毕业考若能通过,则可以选择考科举或是升级,即四门学生升级成太学生,太学生升级成国子学生,但每一学平均下来最多读三年,三个学院最多读九年,九年读完你要么选择考科举要么就去抱孩子,不可能一辈子赖在那里头的。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国子监的圣贤书学院一般招的都是官僚子弟,等级最低的四门学生也必须是七品以上家庭出身,而且在正式科举考中,主考官也会有意偏取国子监的学生,所以唐朝前期的进士多是圣贤书学院里头出来的。

作为对外国人的优待,无论是哪里来的留学生,只要进了国子监,都可以直接从第二级的太学开始念起。

当然,之前得通过鸿胪寺、礼部以及国子监本身这几个部门的考试,考试内容是汉学基础和口语对答,虽然在中原读书人眼里这都是小儿科,但对于外国人而言,那就很难了。

曾经新罗有过一批两百多人的留学生团体来报考太学,最后录取了十个都不到。

日本虽然还没有如此巨大的落榜率,但说实话也够呛。

不过,平心而论,其实还是落榜更好一些。

那些也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地通过考试,入了太学的日本留学生们,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发现自己身处的并不是什么最高学府,而是地狱。

大唐的太学生所习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留学生亦是如此。大经《礼记》和《左传》;中经《诗经》《周礼》和《仪礼》;小经《易经》《尚书》《公羊传》以及《谷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