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章 中日初战白村江(第6/16页)

而镰足当然也没落下,他被任命为内臣,就是王家政务总顾问,这虽然不是编制内的官员,但却拥有比其他重臣更大的话语权。

还有苏我石川麻吕,则当上了右大臣,当然这是对他弃暗投明的表彰,也是为了让苏我氏的人在朝中牵制那匹新兴的黑马中臣镰足。

犒赏完有功之臣后,孝德天皇开始着手做起了第二件事:改革。

这主要是因为经过苏我家几代人那么一折腾外加隔壁大唐看起来很有威胁,整个倭国堪称内忧外患,不改不行了。

和圣德太子那次被各种牵制伸不开手脚只能搞搞表面功夫的皮毛之举所不同,这一回的改革,将是全面而又彻底的。

至于如何彻底如何改革,孝德天皇自己心里也没谱,所以他找到了南渊请安,请他来帮忙当一回总设计师,拿出一个改革的总纲领来。

但南渊请安表示自己不干。

同时他还用了“圣人不喝盗泉之水”的典故,意思很明确:你们的这个政权是靠发动政变夺来的,老夫绝不同流合污。

但看在倭国黎民苍生的份上,重民轻君的老夫子还是破例给了忠告:“目前的倭国只有以大唐为蓝本,效仿大唐的一切,才有可能脱胎换骨。”

千金难买爷不干,于是孝德天皇只能退而求其次,把苏我入鹿的老师旻先生给请了出来,顺带还找来了和他们同一批去隋朝的另一个老留学生高向玄理,任命这两人为国博士,为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旻高两人的政改理念和南渊请安基本相同,认为倭国当下的出路就是以效仿大唐为目标的幡然振兴,而且还要做到全面效仿,哪怕是造房子的一砖一瓦,也最好跟大唐一个款式。

改革的第一步,是创立元号。

元号就是年号,用于纪年的名号,由中国的汉武帝首创,象征着皇权的正统,在历史上,很多中华周边的藩属小国往往会跟中国用一个完全相同的年号,以表臣服,现在倭国要创立自己的年号,则首先表示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其次也为了表达朝廷的唯一性和正统性。

当年六月十九日,孝德天皇颁布圣旨,从即日起创立元号名为大化,据说意思是伟大的变化,同时召集群臣要求他们发誓:第一,帝道唯一;第二,暴逆已被诛杀,从此往后,国无二君,臣无二心。

然后再宣布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誓言中的暴逆当然指的是苏我入鹿,由此可见乙巳之变未必得人心,不然何苦逼着别人又是表忠心又是发毒誓的呢?

当年九月,入鹿的死党古人大兄王子被杀,罪名是企图造反。虽然这时候的他已经出家当了和尚,但却依旧被砍了脑袋。

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诏四条,是为改革的具体内容。

第一条,叫公地公民制,就是废除原有一切豪族私有的土地和领民,一律改为朝廷公有。

第二条,重新调整地方行政制度。

国家的核心地方自然是首都,首都外一圈叫近畿,同时在近畿之外的地方设令制国为行政单位,一国就相当于今天日本的一县,管理令制国的地方官由中央任命,但大多是当地的豪族,国以下设郡,仍是交由豪族管辖,和之前的区别只是在于土地和百姓不再属于他们了。

此外孝德天皇还开创了日本最初的传马制,用于将地方情报及时传达给中央,以便加强统治。有了这个制度,自然少不了修桥开路,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规划出了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官道。

第三条,效仿了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中国历史在此我就不作介绍了,总之是朝廷计口授田,就是根据人口分土地,而所分土地不许买卖,死后归还国家。

第四条,效仿了唐朝的租庸调制度,要求分到田地的农民必须每年向朝廷缴纳谷物为租,服劳役或者以织布代役(庸),同时再上交地方土特产(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