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九章 又一次国书事件:高表仁访日(第2/8页)

同时,李世民本人也被周边国家称为“天可汗”。

当然,不管怎样强大,不服的人肯定还是有的。

在当时,不买唐朝账的国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高句丽,还有一个就是倭国。

前者是来明的,就是堂堂正正地不肯臣服于你,跟当年隋朝那会儿一样,不是偶犯边境就是不来朝贡,更过分的是在隋亡之后,高句丽还大量接纳了隋朝的残兵败将,并且将其编制成为自己国家的军事力量,很有一副你要战我便战的派头。

对此唐太宗当然不高兴了,但不高兴归不高兴,他也没什么办法。

因为高句丽真的是蛮强的,在此之前,隋炀帝曾经发兵亲自征讨过那地方三次,可三次都是大败而归,并且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直接动摇了隋朝的国本,为隋亡埋下了伏笔。故而眼下李世民纵然是想动手,却也得好好准备一番。

至于倭国,那也是延续了隋朝时候的老样子,不过他们跟高句丽不一样,从不摆明了跟你叫板,但实际上,却也是不服的。

在那个万国来朝拜大唐的时代,偏偏倭国从来都不去凑这个热闹,他们即便和唐朝搞外交,也永远都恪守对等原则,绝不表达任何自己是对方臣属的意思。

不过话虽如此,对于唐朝的强大,倭国倒也没有视而不见。

当时的倭国虽然不是唐朝的藩属,可国内的上层对于唐朝的一切,都持一种倾倒及膜拜的感情。王公贵族几乎人人都以能和唐字沾边儿为荣,哪怕是只沾着一星半点的边儿,也能高兴好一阵子。

在舒明天皇继位的第二年(公元630年),他就派出了犬上御田锹为使者,出访大唐。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叫遣唐使,也就是日本朝廷派往唐朝的使者的合称,其源头正始于此。

犬上御田锹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不怎么地,但实际上他们家却是名声显赫且悠久古老。这犬上家的祖先,本是日本武尊的儿子稻依别王,那御田锹本人也是当时倭国朝廷里的重臣,位居第三高冠的大仁。

犬上大使到了长安之后,先是受到了唐太宗的亲切接见,接着又就地住了两年。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八月,犬上觉得住得也差不多了,便决定启程回国。

由于天生比较能搞人情世故,所以犬上御田锹在华期间深受大唐朝野好评,现在眼瞅着他就要回国了,大伙都很依依不舍,唐太宗更是专门派了个人,命他一路护送倭国大使,一直送回倭国。

送犬上御田锹回国的那人叫高表仁,时任新州刺史。

他虽是大唐的地方官,但真实身份却是隋朝的遗臣。他爹叫高颖,早在隋文帝杨广篡位登基那会儿就出过大力气,故而在隋朝建立后一度担任宰相执掌朝政,甚至还跟原太子杨勇结为亲家,不料杨勇后来被挤了下去,杨广登了大位,心怀不满的高颖跟儿子高表仁四处吐槽朝政,说杨广不是个东西,结果被激怒的杨广处死了高颖,流放了高表仁,一直到隋灭唐立,他才有了翻身的机会。

临走之前,李世民还召见了高表仁,说我这次派你去倭国,你懂是什么意思么?

高大人立刻心领神会,连连点头,说我懂,我懂。

在这位刺史大人看来,这其中的意思有两个:第一,是御田锹确实会做人,唐太宗觉得他不错,于是便来一段送君千里;第二,是打算跟倭国搞搞外交,都是天可汗了,实在没理由不让这海外小邦拜会一下天朝威风。

其实我一直认为唐太宗在好些方面都未必及得上隋炀帝,比方说这回派人去日本,要换了杨广,肯定会选个宽厚良善之辈如裴世清,而不会叫这想啥就是啥的官二代高表仁同去,这种公子哥头脑或许相当聪明,但要说待人接物之类,未必够格,留在国内当个幕僚智囊还好,让他跑出去搞外交那只能说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