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朱批御旨》解题:其史料价值(第2/2页)

我们最初使用的原文底本是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木刻雕版印刷本,这个版本与京都大学文学部藏本相比,形式上多少有些差异。此外还有一个石印本,因为石印本的原文正确无误,可知前两种木刻雕版印刷本都不是原版。原版无疑是殿本,因此无论如何都希望能够得到一部殿本的《雍正朱批谕旨》。

巧合的是,昭和二十九年夏,我因为其他事情去东京,在从东京大学正门向学士会馆走的途中,顺便走进森川町的旧书店看看,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破旧不堪的书帙。是什么书呢?我打开书帙一看,正是殿本的《雍正朱批谕旨》,而且十八函一百二十册完整无缺。听书店的人说,这套书是数日前从广岛方面进的货,昨天刚刚陈列到店里。我赶紧飞奔回京都,奔走筹集书费八万日元,多亏同事们的热情相助,最终将它买回了文学部。我不得不认为这完全是雍正帝的英灵指引我与这部书发生了邂逅。但是查阅殿本后发现,有些在其他版本中文字有疑问的地方,利用这个版本也无法得到解决。虽说是殿本,也不是绝对没有文字错误,如“冰蘗”被误写为“冰蘖”(第二册,齐苏勒,雍正三年九月初十日条目)。可以利用以殿本为主的数种《雍正朱批谕旨》,是我们莫大的幸福。

《雍正朱批谕旨》是以朱、墨二色套版印刷而成的精美书籍。墨字部分是众臣的奏折内容,上奏人包括地方的文官和武官,文官包括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道员,武官包括提督、总兵等,共二百二十三名。在墨字的行间或是奏折末尾有雍正帝用朱笔书写的批示,即朱批。因此这部书虽以朱批谕旨为名,却并没有体现出这部书的全部内容,实际上它是集雍正时期地方大员的奏折以及雍正帝的朱批谕旨为一体的。这部书作为史料的价值不必多说,各种史实在墨字部分的奏折中随处可见,再附加上天子的朱批谕旨,其史料价值就更高一层了。另外,朱批谕旨本身的史料价值也很高。

这里必须预先说明的是,墨字的上奏文并非普通的上奏文,而是采用“奏折”这一形式的文书。普通的上奏文以题本的形式通过通政司达于天子,由中央政府即六部及内阁公开处理。奏折与之不同,可以说是写给天子个人的亲启信件,由内部渠道直接送到天子手中,并由天子亲自处理。该制度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被有效利用的,这些问题是阅读《雍正朱批谕旨》的必备知识,同时这些知识又只有在阅读《雍正朱批谕旨》后才能真正掌握。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概括性地说明一下雍正帝及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