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懊恼的老皇帝(第2/6页)

康熙帝做梦都没有想到后来会出现那么悲惨的结局。即使打破清朝以往的习惯,生前就指定继承人、立皇太子,皇室宗亲和大臣们也没有丝毫意见,这意味着清朝已经完全汉化,确立了独裁君主权。完全变成独裁君主的康熙帝感觉安心而满足,非常得意,此后,就只剩下教育皇太子、将其培养成杰出的皇帝这一项工作了。从皇太子刚刚懂事开始,康熙帝便手把手地教他读书;从其六岁开始让他跟从大臣张英、李光地学习,还命熊赐履给他讲中国哲学;到他再年长些,又选拔汤斌等名士承担辅导之责。因此,皇太子成长为既通满文、汉文,又擅长弓马骑射之术的优秀青年,被寄予厚望。如果就这样下去什么都没有发生的话,康熙帝也可以作为慈父享受圆满的家庭生活吧,但虽然皇宫之中衣食无忧,皇太子还是禁不起外界的巨大诱惑。皇太子品行不端的传闻开始在宫中流传,渐渐地也传到了康熙帝的耳朵里。

康熙帝对皇太子用心良苦,将辅导他的重任交给世上第一流的君子们,然而仅仅只将这些顽固僵化的道学家老臣放在皇太子身边,是失败的第一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康熙帝以为把皇太子置于圣人君子围绕的环境中,就无须担心他走上邪道,可以完全放心。这一点老皇帝可是失算了。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皇太子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是干巴巴的老头子,一点意思都没有。他逐渐对父皇选出负责辅导他的老人家们敬而远之,自己任性地结交了一些玩伴。但是,交友玩乐是需要经费的。皇太子受野心家之托将政治上的事情私下通报给父皇,每次事成之后就能收到大笔酬金。康熙帝盲目溺爱儿子,允许皇太子在政治上进行暗箱操作——这是他第二大失策。皇太子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寡头。

在此简单讲讲中国过去的寡头政治。在中国,官僚的地位本身历来就是一种资本,只要当了官,钱就会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但为了维持官职,官员们必须预先花费相当多的金钱和各方搭上关系。就这样,以面对面、钱对钱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政党般的组织就产生了,这被称为朋党。朋党以朝廷重臣为首领,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中又有各级头目,他们各自身居要职,此外,还有无数党羽依附他们。官职的晋升首先需要头目之间进行暗中交易,然后才在形式上作为政府的决定进行公布。

康熙帝时期也不能例外,朋党之风大为盛行。最初,出身于满洲贵族的大臣明珠作为首领纠集朋党,大量收受贿赂,恣意决定官员的去留,终于在康熙二十七年,被作为检察官的御史郭琇揭发而倒台。

郭琇这个人喜欢装腔作势,这一点却在当时社会中颇受欢迎。他最初任吴江知县,因为金钱问题丑闻传遍四方。作为上级官员去那里赴任的是相当于民政长官的巡抚汤斌,这个人因清廉扬名天下,干劲十足地扑过来准备对手下的贪官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郭琇早早到汤斌跟前问安,在离开之前,说:

迄今为止我贪污受贿之事确实无疑,但究其原因乃上官索贿,所以我也无可奈何,只得从下层官民中收取罢了。大人为人清正廉洁,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若上官分文贿赂不取,我自此便也不再收受一文贿赂。请大人赐我一个月的时间,其间我会将县里的政治彻底整顿给您看。[2]

汤斌笑而应允。郭琇回到县中,将县衙的柱子、地板彻底擦洗一新,接着对僚属宣布:

昨日之知县已死。今日来者是转世重生之郭琇。你们也一齐给我转世重生!

该县的政治从那日起焕然一新。汤斌将郭琇作为政绩最优秀者上报朝廷,他的才干逐渐得到认可,当上了相当于检察官的御史。郭琇眼见明珠蛮横的样子,出于御史的职责,不能放任不管。但对权势极盛的明珠下手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情。思考再三,他终于下定决心一赌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