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知怎么办才好

经过秋天数场暴雨,罗马在新一年之初刮起了寒冷刺骨的北风(tramontana)。这种风除了让意大利气温陡降,还刮得人身心疲惫,意气消沉。就湿壁画的绘制而言,这是最不利的气候,但米开朗琪罗和其团队咬紧牙根苦撑,一心要将《大洪水》完成。不过,一月时出现了大麻烦,湿壁画面发霉,并且因为盐结晶而起霜,画中人物因此模糊不清,几乎无法辨识。“不知怎么办才好,”米开朗琪罗在画面起霜后写信给父亲,“我的工作似乎不顺利,因为这工作本身就难,也因为这不是我的专业。结果,白忙一场。”[1]

就湿壁画的绘制而言,这是最不幸的开始,偏偏就给米开朗琪罗和助手们碰上。整个工程才刚开始,湿壁画面就出现盐结晶,这对接下来的工作显然不是好兆头。这项伤害最可能的祸首大概是硝酸钙,硝酸钙通常因受潮而起,是湿壁画家的梦魇。雨水渗进拱顶并不容易,但一旦渗进,雨水所挟带的盐分就会一路以溶滤的方式渗进灰泥,分解碳酸钙晶体,造成颜料起泡、剥落。偶尔还会出现比雨水更可怕的渗透。佛罗伦萨和罗马时常为洪水淹没,洪水使教堂地底下饱含水分,使尸体腐化所产生的硝酸钙释出,进而将硝酸钙带到墙上的湿壁画,然后硝酸钙就像癌细胞一样,在湿壁画上大肆扩散。

为防止湿壁画受潮,被盐、硝酸盐毁于一旦,画家无不想方设法进行防范。乔托在比萨替大教堂广场墓地(Composanto)的正门立面绘饰时,就深知这种危险。正门立面迎海而立,他深知湿壁画势必难逃潮湿闷热的南风(sirocco)挟带的海盐侵袭,于是他在阿里其奥和因托纳可里掺进磨碎的砖粉,以克服这个问题,结果无效,因托纳可不久就开始剥落。有时候湿壁画家在墙上铺上芦苇草垫,再涂上阿里其奥,以此保护作品免于受潮,同样无济于事。与乔托同时代但年纪更轻的布法尔马可(Buffalmaco),在该墓地绘制《死神的胜利》(Triumph of Death)时,就用了这些草垫,以保护作品免受含盐海风侵袭,结果反倒加速灰泥崩解。对湿壁画家而言,布法尔马可是个叫人沮丧的前车之鉴。薄伽丘和吉贝尔蒂盛赞他是技术精湛的大师,不幸的是,他的作品抵不住自然力的摧残,竟无一留存。

米开朗琪罗似乎用了另一种方法防范湿壁画受潮。他和助手们调制因托纳可时不掺沙子,而是以名叫波措拉纳(pozzolana)的火山灰混合石灰调制而成。波措拉纳常见于罗马的营建工程,但由佛罗伦萨人组成的米开朗琪罗助手群,对它大概是一知半解,因为他们的师父吉兰达约和托斯卡纳地区的大部分湿壁画家一样,以沙子而不以火山灰调制灰泥。但米开朗琪罗可能看中波措拉纳的特性而用了它。这种火山灰稍带黑色,来自维苏埃火山,是古罗马人建造大型拱顶和穹顶时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这么多这类建筑历经千余年得以大致完好无缺的原因。罗马建筑工人在砌砖用的灰浆里掺入火山灰,借此调制出坚固、凝结快速而又几无渗水之虞的混凝土。传统灰泥只在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作用时才会变硬实,波措拉纳则为这些调和物加进了另一种成分,即二氧化硅或氧化铝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直接作用于氧化钙(生石灰),不受氧化钙是否与空气接触的影响,因而产生在水里也能凝固的快速黏结剂。

随着寒冷北风从阿尔卑斯山横扫而下,罗马的天气变得多雨潮湿,而波措拉纳应当有助于调制出适合这天气的灰泥。不过,这时候,情况已明显失控。

饱受打击的米开朗琪罗觉得,眼前的麻烦正是他无力完成这项任务的具体证明。他甚至以起霜为借口,丢下画笔,罢手不干。“老实说,陛下,这不是我的专长,”他告诉教皇,“我已经搞砸了,你如果不信,可以派人来看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