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阴谋(第3/7页)

梵蒂冈的另一项工程尤其受到教皇的重视,因为该工程牵涉到西克斯图斯小礼拜堂(由其伯父/叔父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兴建,并因此得名)的改建。西克斯图斯在位期间(一四七一年至一四八四年),已部分修缮了罗马街道,修复数座教堂,在台伯河上建了一座新桥。尤利乌斯就任后,追随西克斯图斯的脚步,致力于重建、修复罗马。但西克斯图斯最重视的工程是在梵蒂冈宫新建的一座教堂,即西斯廷礼拜堂。西斯廷是教皇礼拜团每隔两三个星期聚会举行弥撒的场所。礼拜团的成员由教皇、约两百名教会高阶人员和世俗高级官员(包括枢机主教、主教、来访大小国君),以及梵蒂冈行政机构成员(例如名誉侍从、大臣)组成。除了作为这个团体的礼拜场所,西斯廷礼拜堂还有一项重要功用,即供枢机主教举行秘密会议,选出新教皇。

西斯廷礼拜堂于一四七七年动工兴起,建筑师是来自佛罗伦萨的年轻人巴乔·蓬泰利(Baccio Pontelli)。蓬泰利完全按照圣经上所描述的耶路撒冷所罗门神殿的比例设计,因此礼拜堂的长为高的两倍、宽的三倍(130英尺长×43英尺宽×65英尺高)。[8]但它除了是新版所罗门神殿,还是坚固的要塞。基部的墙厚达10英尺,顶部环绕一圈步道,以便哨兵监视全城动静。还有供弓箭手射箭用的箭缝,以及供倒下滚油攻击城下之敌的特殊洞孔。拱顶上面有一连串房间,用作士兵住所,后来改为监狱。

蓬泰利曾师从外号为“大法兰克人”(Francione)的建筑师佛朗切斯科·迪·乔凡尼(Francesco di Giovanni),而乔凡尼曾为应对炮弹的新威胁,发明了某种棱堡以保护城堡。考虑到这层师承关系,蓬泰利作为军事建筑师,西斯廷会有这样固若金汤的设计也就不足为奇了。完成西斯廷礼拜堂之后,他就受托在靠海的台伯河岸,罗马外围的奥斯提亚安提卡,设计一座要塞。[9]该要塞建成之后就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要塞,其强固的城垛与西斯廷礼拜堂的城垛极其相似。兴建这座要塞的目的在于防御土耳其人进犯。兴筑西斯廷的目的则主要是防范无法无天的罗马暴民。西克斯图斯于一四七一年当选教皇之后,曾被罗马暴民掷石砸中,因此对他们的粗暴有切身之痛。

差不多就在新礼拜堂动工之时,西克斯图斯兴兵讨伐敌对的城邦佛罗伦萨共和国。一四八○年战事结束时,礼拜堂也已建好,佛罗伦萨的洛伦佐·德·美第奇特地派了一批画家到罗马,替礼拜堂的墙面绘饰湿壁画,以示善意。这批画家的头头是三十一岁的皮耶罗·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成员还包括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科西莫·罗塞利(Cosimo Rosselli)、罗塞利的弟子皮耶罗·迪·科西莫(Piero di Cosimo),以及米开朗琪罗未来的师父、现年约三十三岁的多梅尼科·吉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后来又加入了路加·西诺雷利(Luca Signorelli),也是个技术老练的湿壁画家。

礼拜堂左右两面长墙各有六面窗户,这群艺术家配合既有的六个窗柱间壁,将窗户下方的墙面分成六大画块。每个画块宽约20英尺、高约12英尺,由一名画家及其助手负责绘上湿壁画。中殿的一面墙上绘了数幅关于摩西生平的纪事场景,另一面墙上则绘了数幅关于耶稣生平的纪事场景。更高处,在与窗户同高的位置,环以三十二名身穿彩袍的教皇。拱顶则以点点金星铺陈在艳蓝色的天空作为装饰。这种星空装饰常见于当时的穹顶和拱顶,尤其是在教堂里。事实上,在此前一千年里,它一直是基督教艺术里最常见的装饰之一。[10]西斯廷礼拜堂的星空并非出自佩鲁吉诺团队之手,而是由曾师从菲利波·利比(Filippo Lippi)但较无名气的艺术家皮耶马泰奥·德·阿梅利亚(Piermatteo d’Amelia)。皮耶马泰奥的星空欠缺创意,但在设色上获得了补偿,因为他大量使用了湿壁画上最明亮、最昂贵的两种颜料:金和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