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召令(第4/5页)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可不是好惹的人物。他的恶名可是此前此后所有教皇所不能及的。六十三岁的他,身体健壮、满头白发、血色红润,人称“恐怖教皇”(il papa terribile)。而众人这么怕他,也不是没来由。他的火暴脾气人尽皆知,火气一上来,下面的人就要挨他的棍子一顿毒打。他拥有一种能将世界踩在脚下、近乎超人般的力量,令观者不寒而栗。有个曾被他吓呆的威尼斯大使写道:“他的强势、粗暴、难缠简直难以用笔墨形容。他的身体和心灵都有着巨人的本质。有关他的一切,包括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暴怒,全都以异于常人的大格局呈现。”[10]临终前,这位饱受折磨的大使慨然声称,行将就木是人生何等美事,因为这意味着他将不必再和尤利乌斯纠缠。有位西班牙大使的措辞更为尖刻。他说:“在瓦伦西亚(Valencia)的一间医院里,有一百个被铁链拴住但心智比教皇陛下还正常的人。”[11]

教皇眼线众多,各城门口都有他的眼线,乡间也有,因此米开朗琪罗逃走一事,他应该不久就知悉。米开朗琪罗一骑上租来的马逃离工作室,就有五个人骑马追捕。米开朗琪罗沿着卡济亚路往北逃,穿过数个设有驿馆的小村庄,每到一个驿馆,也就是每隔数小时,就更换马匹。追捕者则一路紧追。深夜两点,在摸黑奔驰了好长一段路后,他终于进入不受教皇管辖的佛罗伦萨国境内。疲惫不堪的他,深信已逃出教皇魔掌,于是在距佛罗伦萨城门还有三十二公里、筑有防御工事的波吉邦西镇(Poggibonsi),找了家小旅馆过夜。但他一抵达小旅馆,追捕的人随即出现。米开朗琪罗态度坚定,不跟他们回去,并说自己现已在佛罗伦萨境内,如果要强行抓他回去,他会让他们五人死无葬身之地(相当不怕死的恫吓)。

但五名信使坚持要他回去,还拿出一封盖有教皇印章的信给他,信上命令他立刻赶回罗马,“以免失宠”。米开朗琪罗坚持不服从,但在他们的要求下,写了封信给教皇。信中他态度倨傲地告诉教皇,他不想再回罗马,说他这么拼死拼活却得到这种冷遇实在不值,说教皇既然不想再继续陵墓工程,他对教皇也就不再负有任何义务。署了名,签上日期之后,他就把信交给信使。信使无可奈何,只好掉转马头,等着回去挨主子一顿痛骂。

教皇收到这封信时,很可能正是他准备为新大教堂放置奠基石之时,讽刺的是,所用的基石正是来自卡拉拉的大理石。站在大坑旁边观礼之人云集,而布拉曼特,即米开朗琪罗认定导致他突然失宠的祸首,也在其中。米开朗琪罗认为教皇之所以无意兴建陵墓,不光是经费的问题,还有人在背后搞鬼,是布拉曼特在耍阴谋,想阻挠他实现雄心壮志,诋毁他的名声。他认为是布拉曼特告诉教皇在生前造墓不吉利,教皇才打消建墓的念头,还认为教皇之所以要他接另一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项目,即为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apel)的拱顶绘湿壁画,也是因为布拉曼特的献策,布拉曼特做这提议是存心要看笑话,因为他认定米开朗琪罗绝对无法完成这个项目。


[1] 孔迪维(Ascanio Conpi)《米开朗琪罗传》(The Life of Michelangelo)英译本第二版(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9),第6页,译者Alice Sedgwick Wohl,编者Hellmut Wohl。以下对本书的引用皆据此版本。

[2] 引自查尔斯·德·托尔内(Charles de Tolnay)五卷本《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3~1960)第一卷《米开朗琪罗年少时期》(The Youth of Michelangelo),第91页。

[3] 关于米开朗琪罗奉召赴罗马一事,可参阅赫斯特(Michael Hirst):《一五○五年的米开朗琪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