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近代史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第2/2页)

朝廷上说:“人民的程度不足,是不能即行立宪的。”舆论则说:“程度的足不足,哪有一定标准?况且正因为政治不良,所以要立宪。若使把件件政治都改好了,然后立宪,那倒无须乎立宪了。”当时政府和人民的争点,大要如此。当时的政府,是个软弱无力的。既没有直捷痛快,拒绝人民的勇气;又不肯直捷痛快,实行人民的主张。一九〇八年,各省主张立宪的政团和人民,注845上书请速开国会。朝廷下诏,定以九年为实行之期。这一年冬天,德宗死了。那拉后立醇亲王载沣(fēng)之子溥仪,年四岁,以载沣为摄政王。明日,那拉后也死了。其明年,各省谘议局成立,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于一九一〇年,入都请愿,亦不许。这一年,京师资政院开会,亦通过请愿速开国会案上奏。清廷乃下诏,许缩短期限,于三年之后,开设国会。人民仍有不满,请愿即行开设的,遂都遭清廷驱逐。并命京内外,有唱言请愿的,即行弹压拿办。其(yí)的声音颜色,可谓与人以共见了。

当时的清廷,不但立宪并无诚意,即其政治亦很腐败。政府中的首领,是庆亲王奕劻。他是个老耄(mào)无能的人。载沣性甚昏庸。其弟载洵、载涛,亦皆欲干预政治,则又近于胡闹。到革命这一年,责任内阁成立,仍以奕劻为总理。阁员亦以满族占多数。注846人民以皇族内阁,不合立宪公例,上书请愿。谘议局亦联合上书,不听。到第二次上书,就遭政府的严斥。这时候的政治家,鉴于中国行政的无力,颇有主张中央集权之论的。政府也颇援为口实。但政治既不清明,又不真懂得集权的意义,并不能励精图治,将各项政权集中,而转指人民奔走国事的,为有妨政府的大权,一味加以压制。于是激而生变,酝酿多年的革命运动,就一发而不可遏了。

【注释】

注841 参看第七章。

注842 见第五编第二章。

注843 当时江督为周馥(fù),鄂督为张之洞,粤督为岑春煊。

注844 当时所派的为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临发时,革命党人吴樾(yuè)炸之正阳门车站。载泽、绍英,都受微伤。行期遂展缓。后来改派李盛铎、尚其亨,以代徐世昌、绍英。

注845 其时的政团,为江苏预备立宪公会、湖北宪政筹备会、湖南宪政公会、广东自治会。人民参与的,有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浙江、四川、贵州各省。

注846 内阁总理奕劻,协理世续、徐世昌。外务部大臣邹嘉来,民政部大臣桂春,陆军部大臣荫昌,海军部大臣载洵,军谘府大臣载涛,度支部大臣载泽,学部大臣唐景崇,法部大臣廷杰,农工商部大臣溥伦,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理藩部大臣善耆。除徐世昌、邹嘉来、唐景崇、盛宣怀之外,都系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