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近代史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第2/3页)

世宗死后,高宗继之。高宗在表面上,是专摹效圣祖的,但他没有圣祖的勤恳,又没有世宗的明察;而且他的天性,是奢侈的,正合着从前人一句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在位时六次南巡,供帐之费无算。对外用兵,所费亦属不赀。凡事专文饰表面,虚伪和奢侈之风养成了。而中年后,更任用和珅,其贪黩为古今所无。内外官吏,都不得不用贿赂去承奉他。于是上官贪取于下属,下属诛求于小民,至其末年,内乱就一发而不可遏了。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清朝历代的君主,对于种族的成见,是很深的。他们对于汉人,则提倡尚文。一面表章程、朱,提倡理学,利用君臣的名分,以箝(qián)束臣下。一面开博学鸿词科,屡次编纂巨籍,以牢笼海内士大夫。但一面又大兴文字之狱,以摧挫士气。乾隆时,开四库馆,征求天下的藏书,写成六部,除北京和奉天、热河的行宫外,还分置于江、浙两省。注663看似旷古未有的盛举,然又大搜其所谓禁书,从事焚毁。据当时礼部的奏报,被焚的计有五百三十八种,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卷之多。清帝室对于士子,是严禁其结社讲学,以防其联合的。即其对于大臣,亦动辄严词诘责,不留余地。还要时用不测的恩威,使他们畏惧。使臣以礼之风,是丝毫没有的。如此,他们所倚为腹心的,自然是旗人了。确实,他们期望旗人之心,是很厚的。旗人应试,必须先试弓马。旗兵是世袭的。一人领饷,则全家坐食。其驻防各省的,亦都和汉人分居,以防其日久同化,失其尚武的风气。而又把东三省和蒙古,都封锁起来,不准汉人移殖。注664他们的意思,以为这是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了。然而旗人们既失其尚武之风,而又不能勤事生产,亦和前代的女真、蒙古人相同。而至其末造,汉人却又没有慷慨奋发,帮他的忙的,于是清朝就成为萎靡不振的状态,以迄于亡。注665这是他们在前半期造成的因,至后半期而收其果。

【注释】

注657 据日本稻叶君山所撰《清朝全史》:金太宗天会七年,曾下削发令,然施行之范围,惟限于官吏。元时,华人剃发的甚多。然元朝实未尝颁此禁令,见《东方杂志》三十一卷等三号《中国辫发史》。

注658 参看第二十二章。

注659 当时觊觎储位的,以圣祖庶长子允禔(zhī)和第八子允禩(sì)为最甚。允礽初以狂易被废。后发觉允禔命蒙古喇嘛厌魅之状,乃囚允禔而复立允礽。然允礽复立之后,狂易如故,未几,又被废。此事在一七〇八年。圣祖自此以后,就不提建储问题。群臣奏请的多获罪。至世宗时,乃创储位密建之法。皇帝将拟立的儿子,亲自写了名字,密封了,藏在乾清宫最高处正大光明殿匾额之后,到皇帝死后,再行启视。就成为清朝的家法

注660 世宗之所以得立,据他自己说,是他的母舅隆科多面受圣祖遗命的。但当时谣传:圣祖弥留时,召隆科多入内,亲写“皇十四子”四字于其掌内。给世宗撞见了,硬把“十”字拭去的。这话固无据,况雍正和皇十四子允 (tí)乃同母兄弟,圣祖断无舍兄立弟之理。

注661 清初八旗,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别。上三旗即正黄、镶黄、正白,为禁军,亦称内府三旗,下五旗为诸王护卫。所以他们都是有兵权的。世宗才借口允禩擅杀军士,把他撤掉。

注662 所谓耗,是官吏征收赋税时,借口转运、存储,都有耗损,额外多取,以为弥补之地的。当钱粮征收本色时,即有耗米等名目。明中叶以后,改而征银,则借口碎银熔成大锭,然后起解,不免有所耗损,所以多取,谓之火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