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中古史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第2/2页)

交通既启,彼此的文明,自然有互相灌输的。《汉书·西域传》说:当时的西域人,本来不大会制铁,铁器的制造,都是中国人教他们的。这件事,于西域的开发,当大有关系。在中国一方面,则葡萄、苜蓿、安石榴等,注271都自外国输入。又木棉来自南洋,后世称为吉贝或古贝,在古时则称为橦(tóng)。《蜀都赋》“布有橦华”,注272就是此物。《史记·货殖列传》所谓“珠玑、玳瑁、果、布”之布,也想必就是棉织品了。又《说文》:“

(liú),石之有光者璧

也,出西胡中。”此即《汉书》的“璧流离”。初系矿物,后来才变为制造品。注273此等物,于中国的工业,也颇有关系。至于佛教的输入,则其关系之大,更无待于言了。

【注释】

注263 马其顿亚历山大王死后,其部将塞留哥(Seleucus)据叙利亚(Syria)之地自立,是为条支。后来其东方又分裂而为帕提亚(Pathia)、巴克特亚(Bactria)两国,是为安息和大夏。大夏之东,亦是希腊人所分布,西域人呼为Ionian,就是Yavana的转音,是为大宛。康居,即Sogdiana;奄蔡,即Aorsi,亦称阿兰(Alani);塞种,即今译之塞米的族,或作山米(Semites);乌孙,《汉书》注言其“青眼赤须,状类猕猴”,或谓其形状甚似德意志人。见《元史译文证补》卷二十七。《汉书·西域传》:“自宛以西,至安息,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其人皆深目高鼻,多须髯。”可见当时西域诸国,大抵系高加索种。

注264 即印度。

注265 所拟取的,为渡红海入欧洲的路,亦见《元史译文证补》。

注266 Marcus Aurelius,生于公元一二一年,没于一八〇年。

注267 日本桑原骘(zhì)藏《东洋史要》中古期第四篇第四章。

注268 Kancipura,名见《大唐西域记》。

注269 详见拙撰《先秦学术概论》下编第九章。

注270 详见冯承钧译《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

注271 葡萄(Vitis Vinifera),苜蓿(Medicago Sativa),安石榴(Punica Granatum)。

注272 注:“橦花柔毳(cuì),可绩为布。”

注273 段《注》:“师古曰:此盖自然之物……今俗所用,皆销冶石汁,加以众药,灌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