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过劳死”的皇太极(第3/3页)

随着福临被立为皇帝,一场宫廷危机就这样化解,一心盼着清廷内部发生大战的明朝只能眼巴巴看着清朝重新凝聚为合力。

一世枭雄皇太极也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皇太极死后的谥号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清太宗实录》评价皇太极“以神武之姿,恢弘之度,智勇由于天授,而雄略非常,仁爱周乎万物,而恩施弗倦”。他“任贤才以树纲纪,务耕织以崇民业,优赏赐以恤军功,重衡校以兴文治,而经邦立政规模远矣。尤孜孜以善养人为要务,招携怀远,筹及身家,降将俘民,均加鞠育,由是归附者日众而国势滋大。乃若讨伐喀尔喀、朝鲜、察哈尔,天戈所向,攻必克,战必胜,电扫风驰,莫之能御。至于明朝背弃盟誓,为我仇雠,构兵积衅,上尝亲行挞伐,直抵燕京,斩其将帅,破其城堡,取中原易如反掌,而重惜民命,不忍使之罹于锋镝,旋师而返。”皇太极死后一年,“顺治入关,戡平寇乱,统一区宇,诚由于积累者深而谋远也。”

《清史稿》曰:“皇太极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每战必胜,尽管没有一统天下,但顺治刚即位就一统中外,都是皇太极的谋略。明朝盗贼蜂起,皇太极知道可以拿下明朝,但不欲急战以剿民命,七次写信给明朝将帅,屈意求和,然而明朝自不量力,自亡其国,无足论也。”

金庸《袁崇焕评传》中说:“皇太极的智谋武略,实是中国历代帝皇中不可多见的人物,本身的才干见识,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中国历史家大概因他是满清皇帝,由于种族偏见,向来没有给他以应得的极高评价。其实以他的知人善任、豁达大度、高瞻远瞩、明断果决,自唐太宗以后,中国历朝帝皇没有几个能及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