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刘备也当了皇帝(第3/4页)

随后任命许靖为司徒,曹操设丞相时已废三公,司徒早已不存在了,但刘备觉得之前已任命许靖为汉中王下的太傅,此时不宜再降为九卿一级,于是改任其为三公之一的司徒。许靖此时70多岁了,基本管不了什么事了,每天只和一帮仰慕他的人高谈阔论。但他的名气很大,尤其在曹魏那边还有一帮老朋友,时不时写信过来问长问短,留他任司徒,用的是他这面招牌。

九卿基本保留了汉中王时期的设置,太常卿赖恭、光禄勋卿黄柱、少府卿王谋,此外只增加了个大鸿胪卿,任命的是何宗。作为益州地方出身的官员,何宗之前担任刘备的从事祭酒,相当于顾问组组长,在此次劝进中又表现积极,受到刘备的肯定,九卿中的其他几个仍然空缺。

与九卿品秩相当的侍中一职,汉中王时有廖立,此次保留,又增加了一个马良。马良此前一直担任左将军掾,是刘备左将军府下面的一个处长,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马良是其主要助手。马良与诸葛亮情投意切,其工作作风踏实,做事勤奋,为人正直,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所以提拔他为侍中。再往下任命宗玮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掌议论,类似于谏议大夫,但地位稍低,宗玮其人不详。议郎任命了四位,分别是许慈、孟光、刘豹、向举。刘巴仍然留任尚书令,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时有一个附带说明,即“录尚书事、假节”。录尚书事就是兼管尚书台的事务,丞相虽然权力很大,但如果没有这项任命,等于尚书台的事管不了,权力大打折扣。

尚书台也是蜀汉朝廷的核心部门,除刘巴外,此在尚书台供职的各位尚书情况不太清楚,能明确考证的只有杨仪一人。之前说过,出身于荆州“七大家族”的杨仪跟诸葛亮关系密切,但杨仪开始没有随刘备来益州,他先在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傅群手下当主簿,后投奔了关羽,被关羽任命为荆州功曹,关羽经常派人到成都向刘备汇报工作,有一次派的是杨仪,刘备跟杨仪谈话中发现他对军国大事、政治得失都很有见地,十分高兴,就把他留在了身边。

但杨仪这个人的性格有问题,才虽高却不合群,容易跟别人闹矛盾,不管是上司还是同僚,动不动就发生冲突,到尚书台供职后跟顶头上司刘巴关系不和,影响安定团结,被刘备改任为弘农郡太守。弘农郡在中原地区,是曹魏的地盘,这个任命相当于给个空头衔在家休息,杨仪被打入冷宫。

尚书台里有个人比刘巴、杨仪的地位都低,但比他们更牛,这个人就是蒋琬,开始担任的职务是尚书郎。如果尚书令是秘书长或秘书局局长,尚书就相当于处长,而尚书郎只是科长。蒋琬是诸葛亮在临烝时期发现的人才,来益州后被任命为广都县长,因为不太勤政,被到下面视察工作的刘备碰上了,免了官,现被起用。杨仪与蒋琬在尚书台共事的这个经历造成了多年后的一段纷争,诸葛亮去世蒋琬成为指定的接班人,资历曾经高于蒋琬的杨仪倍感失落,多出怨言,以至于闹得你死我活。

以上是蜀汉朝廷的文官体系,武将方面也有较大变动。

刘备为左将军时,马超以平西将军的身份居武将之首;汉中称王后,武将之首是前将军关羽。现在关羽不在了,刘备下诏拜马超为骠骑将军,拜张飞为车骑将军,他们都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但骠骑将军地位高于车骑将军,马超在名义上又回到武将之首的位置。张飞同时兼任司隶校尉,晋爵为西乡侯;马超兼任凉州牧,晋爵为乡侯。

张飞、马超以下,升魏延为镇北将军,之前魏延刚被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是杂号将军,相当于军长,现在的身份相当于蜀汉北部军区司令,可以统率包括汉中在内的益州北部地区的蜀军,同时仍然兼任汉中郡太守。